顶踵(dǐng zhǒng)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顶踵词语解释

顶踵(顶踵,顶踵)

 1.    头顶与足踵。借指全躯。

▶唐·黄滔《杨状头》:“将克周于顶踵,俾无失于毫釐。”

▶傅尃《感怀》诗之一:“从知顶踵能人利,安用形骸与世违?”

 2.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后因以“顶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

▶宋·范成大《初赴明州》诗:“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封神演义》第二二回:“昌(姬昌)有罪商都,蒙圣恩羁而不杀。虽七载之囚,正天子浩荡洪恩;虽顶踵亦不能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九郎惊曰:‘两世之交,但可自效,顶踵所不敢惜,何忽作此态向人?’”

顶踵网络解释

顶踵dǐngzhǒng

(1)[crown and heel]∶头顶和脚踵

(2)[from crown to heel]∶头顶至足踵,比喻全身

顶踵造句

  • 虽捐糜顶踵,尚未足仰酬万分之一。
  • 为三章约法,甘糜顶踵,向先师祭。
  • 能为春云蒸,暖意沃顶踵
  • 义命在沟壑,顶踵托烹炼。
  • 亦且姑置之,且与?杖顶踵,接承而下。
  • 夫杯酒谈宴,自糜顶踵(20),事理所必无者也。
  • 《谢加职移知郓州表》:“顶踵捐生,未知夫上报。
  • 纵捐顶踵,未报万一,乃躬履尊严之地,绝无诚敬之心。
  • 宋楼钥《王大卿正己挽词》诗:“权舆周翰传,顶踵阜陵知。
  • 并表示:“臣虽老怠,愿提一旅之师,以伸积愤,即捐糜顶踵亦所不惜”。
  • 在松城危在旦夕的时刻,众多奇人杰士纷纷挺身而出,“不惜顶踵为家乡卫灾捍患!
  • 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说明了沧州人民自古就尚义任侠。
  • 有怍色者,深恐此法盛传,天下后世见视以公输墨翟,即非其数万里东来,捐顶踵,冒危难,牖世兼善之意耳?
  • 七年,以最调祁阳,时从弟载文殉难广西,弟复驰书劝归,慨然曰:“死生命也,脱捐顶踵报国,是得死所也,何虑为!
  • 每逢场日,男女老幼,手提肩负,顶踵相接,人场鼎沸,四面八方商客小贩云集于此,辐身筲箕湾、泸溪、荔溪、盘古等地。
  • 三则豪情胜概,出之字清句隽(如裴度等三典),使全篇动荡多姿,“岂一味叫嚣者所能望其顶踵”(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 面对鸦片泛滥,他三上禁烟奏折,疾呼“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他不顾个人安危,慷慨赴粤禁烟,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他蒙冤被革职后,仍然力阻割让香港,支持抗英斗争——“一身荣辱祸福早不敢计,只求无伤国体,可儆后来,微躯顶踵捐糜,亦所不惜”;他大病初愈后踏上流放新疆的艰难行程,仍然关心时局,发出“须防蚕食念犹纷”的呼吁和“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的感慨。

顶开头的词语: 顶门壮户 顶搭子 顶发 顶头钱 顶奏 顶抗 顶门子 顶毛 顶上巢 顶门杠 顶颡 顶槅 顶名冒姓 顶生王 顶命 顶脖 顶收 顶球 顶子 顶帽

踵结尾的词语: 机不旋踵 箕踵 祸不旋踵 汗流接踵 汗流至踵 汗流浃踵 还踵 跟踵 反踵 追踵 顶踵 迭踵 叠踵 踮踵 蹈踵 策踵 不还踵 不旋踵 比肩迭踵 比肩系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