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都门学词语解释
鸿都门学(鸿都门学,鸿都门学)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在洛阳·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
▶《后汉书•灵帝纪》:“始置鸿都门学生。”
▶李贤注:“鸿都,门名也,于内置学。时其中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
▶《后汉书•蔡邕传》:“光和元年,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
▶清·厉鹗《<石经考异>序》:“自洛入邺,自汴入燕,之分其地,駮鸿都门学非太学,魏石经非邯郸淳书。”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一七八年,汉灵帝立鸿都门学。这个皇帝亲自创办的太学里,讲究辞赋、小说、绘画、书法,意在用文学艺术来对抗太学的腐朽经学。”亦省称“鸿都学”。
▶唐·张彦远《歷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
▶清·陈培脉《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淹贯鸿都学,辉皇清庙珍。”
鸿都门学造句
- 鸿都门学之争与汉末文人群体的文学观念
- 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
- 于是,他就在宦官的建议下,另设“鸿都门学”。
- 灵帝时亦曾于鸿都门学中图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 建宁间(168~172)余干人张遐召为五经博士,迁鸿都门学士。
- 宦官派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对鸿都门学的学生特别优待。
- 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但延续时间不长。
- 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 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
- 鸿都门学冲破了太学自建立以来将经学作为唯一教育内容的藩篱,是一所最早的文学艺术大学。
- 梁鹄初选为孝廉,拜为郎官,光和元年(178),进入鸿都门学,出任凉州刺史,后入朝提升为尚书。
- 由地方州郡长官和朝中三公推荐善作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的士子入学,时称鸿都门学,极盛时学生多达三千人。
- 鸿都门学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即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
- 光和元年(178)设立了鸿都门学,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并进行考试,人数多至千人,学成后多授予高官。
- 鸿都门学曾兴盛一时,学生达几千人之多,而且他们就业前景也不错,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有封侯赐爵的。
- 鸿都门学曾兴盛一时,学生达几千人之多,而且他们就业前景也不错,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有封侯赐爵的。
- 至东汉光武帝后,章帝、安帝、灵帝都雅好书法,尤其是灵帝设立鸿都门学,于是善书者云集都下,争工笔札,彬彬乎极一时之盛。
- 由于灵帝爱好辞赋,鸿都门学生颇受宠用,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封侯拜爵,其中颇有依托趋炎附势,互相吸引,形成一股势力。
- 不过,这鸿都门学却也要算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所文艺学院了,对提高文学艺术的地位还是颇有用处,后来魏晋时期的文艺自觉,也与它多多少少有点关系。
- (8月1 3日《北京日报》李思源刘燕辉文)我国古代最早的专科学校我国古代最早的专科大学—鸿都门学,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 78)二月,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
鸿开头的词语: 鸿罿 鸿水 鸿悆 鸿塞 鸿重 鸿昧 鸿校 鸿口 鸿奬 鸿称 鸿等 鸿毳 鸿宾 鸿条 鸿厘 鸿濑 鸿作 鸿冢 鸿胄 鸿溶
学结尾的词语: 积学 黄色文学 宦学 画学 化学 许学 湖学 后生晚学 后学 黉学 鸿都学 鸿学 鸿儒硕学 鸿都门学 宏儒硕学 宏观经济学 贺学 河海大学 浩学 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