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溪绢(é xī juàn)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鹅溪绢词语解释

鹅溪绢(鹅溪绢,鹅溪绢)

产于四川省·盐亭县·鹅溪的绢帛。

▶唐代为贡品,宋人书画尤重之。

▶《新唐书•地理志六》:“陵州·仁寿郡,本隆山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麸金、鹅溪绢、细葛。”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余尝戏作小诗,用少陵事云:‘百尺寒松老干枯,韦郎笔妙古今无。何如莫扫鹅溪绢,留取天吴紫凤图。’”清·吴伟业《清风使节图》诗:“愿将十丈鹅溪绢,再作青青玉笋图。”亦省称“鹅绢”、“鹅溪”。

▶宋·苏轼《文与可有诗见寄次韵答之》:“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芒。”

▶宋·黄庭坚《题郑防画夹》诗之二:“欲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清·吴伟业《画兰曲》:“闻道罗帏怨离索,麝煤鹅绢闲常作。”

鹅溪绢造句

  • 土贡:麸金、鹅溪绢、细葛。
  • 鹅溪绢,是鹅溪出产的绢绸。
  • 分明一幅鹅溪绢,绣出诗人小像来。
  • 何如莫扫鹅溪绢,留取天吴紫凤图。
  • 鹅溪绢素价兼金,不写奇峰与远岑。
  • 龟手富,见锦鹅溪绢;功比马头娘,映月水三潭。
  • 鹅溪绢”唐为贡品,宋为文同、苏轼作画专用绢帛。
  •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⑤寒梢万尺长。
  •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 《云谷杂记》卷四:“王象先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 文同出守洋州时,一次寄诗苏轼,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 ”盐亭蚕业“比户机声轧轧,所产甚饶”,西陵绸、鹅溪绢成为朝廷贡品……。
  • ”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画出寒竹万尺长。
  • 嘉定丝绸畅销省内外,“水波绫”、“乌头绫”、“绢锦”、“鹅溪绢”成为贡品。
  • 东绢,即鹅溪绢,产自梓州盐亭县,是唐代纳贡的物品,因为地处在成都之东,故名。
  • 因此地重农桑,蚕茧出产丰富,丝绸质量上乘,梓州太守献于皇上,富丽堂皇的丝绢让皇上爱不释手,乃命岁岁朝贡,并赐名鹅溪绢,遂成朝廷贡品,闻名于世,盛极一时,并延至宋元明时期。
  • 山水始规董、巨,而能出新意,笔力高简,润泽而有生理,出许道宁辈以上,驰名绍圣、元符间(一o九四至一一oo)相传少时画笔常恨无前人深远润泽之趣,一日于鹅溪绢上作小山,觉不如意,急湔云放尘,再三挥染即有悟见。
  • “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与“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其精神实质完全?一致,都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源与流关系,说明了艺术美不同于自然美,说明了诗人画家在自己的作品里对现实客观事物所进行的提炼、集中、夸张、渲染。

鹅开头的词语: 鹅溪蠒 鹅湖之会 鹅鸭 鹅素 鹅栏 鹅行 鹅溪 鹅掌 鹅氄 鹅帖 鹅珠 鹅肪 鹅观草 鹅子 鹅鞴 鹅罽 鹅群 鹅酒 鹅绒 鹅鴈

绢结尾的词语: 黄绢 画绢 虎斑绢 胡威绢 禾绢 杭绢 官绢 宓机绢 俸绢 鹅绢 鹅溪绢 丁绢 冰绢 白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