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绶(huáng shòu)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黄绶词语解释

黄绶(黄绶,黄绶)

 1.    古代官员繫官印的黄色丝带。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

▶唐·刘长卿《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绶繫,身是白眉郎。”

▶明·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建武元年,诏诸侯王金印綟绶,公侯金印紫绶,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绶,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绶及黄绶。”

 2.    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绶欺。”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故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

▶明徐渭《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绶着戎衣。”

黄绶造句

  • 比二百石:27斛,以上铜印黄绶
  • 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
  • 中间二联对“陆沉黄绶”加以生发。
  • 四、三、二百石铜印黄绶
  • 百里雷封万笏山,青骢黄绶白云间。
  • 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
  • [注释]①黄绶??系印的黄色丝带。
  • 黄绶作尉,泥蟠当涂。
  • 惜其伟材,只到黄绶
  • 黄绶”是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
  • 印绶也有紫绶、青绶、墨绶、黄绶等分别。
  • 黄绶,丞、尉也。
  • 植物别名:黄绶带、黄寿丹、黄金条、黄花杆。
  • 美邑,黄绶清流,旋观冉冉之趋,倍庆怡怡之乐。
  • 自墨绶以下?皆长三尺,与黄绶同采,而首半之。
  • 县丞为县的次官,职比郡丞,铜印黄绶、秩四百石。
  • 峨嵋山村、英城村的黄姓,均为明代进士黄绶的后代。
  • 三百石、二百石黄绶,淳黄一采,圭长一丈五尺六十首。
  •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 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

黄开头的词语: 黄浦 黄兴 黄心 黄屋盖 黄头奚 黄冶变化 黄药子 黄炎培 黄磷 黄绢碑 黄玉箓 黄种人 黄雀报 黄棍 黄封印 黄菅 黄龙洞 黄门省 黄穰穰 黄鹢

绶结尾的词语: 黄绶 槐绶 花绶 黑绶 龟绶 冠绶 挂绶 狗带绶 公绶 弹冠结绶 赤绶 螭绶 宝绶 艾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