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2000字:习惯了理所当然

习惯了理所当然——《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成长,是女孩蜕变成少女的过程。

这本书所记录的,是一名11岁女孩的经历。

她也是所有孩子的代表。

她不漂亮,但就是与别的女孩不一样,红头发、雀斑脸、绿眼睛就截然不同。她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直爽、豪放,就像干柴烈火,一旦点燃就愈烧愈旺。她又很孩子气,爱幻想,喋喋不休,爱用长句,爱唠叨,爱冒险,时常因为冒失的性格,稀里糊涂地闯各种祸。她也就是这样阴阳差错地住在了绿山墙山庄。

安妮,一个她自认为很失诗意的名字。明明身体瘦小,却带着一股劲儿。这点在安妮身上处处看得到,她既聪颖又勤奋。最受不了别人批评她的头发,曾与里德太太进行了正面交锋。为了不让班里尖子生吉尔巴德得逞,而埋头苦读学习,并一直把吉尔巴德当作自己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正是她这种傻劲儿收获了亲情、友情和其他同学的喜爱。

她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每天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精神的想象力。对于她而言,每一天都有新的盼望,新的惊喜,就有新的目标,新的动力。她的那种欢乐,简单而容易满足,每天都有发泄不完的精力,有她在的地方,永远都是非常热闹的,这也使冷清的绿山墙农庄有了活力。

安妮,她是我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处处都有我们的影子。这是一本励志书,酸甜苦辣,有哭过也有笑过,正是这种真实感让我情不自禁动起了笔。印象最深的就是马修被击倒这篇文章,安妮懂得感恩。不知是作者沉重悲痛的言语,还是气氛的渲染,令我哀泣无声,融入了这悲哀的氛围中。或许是因为马修和马瑞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上天让他们遇见了那么一个好女孩。马修无声的逝去让安妮心痛,为了挽救绿山墙农舍而放弃学业来照顾眼睛几乎失明的马瑞拉。安妮长大了,她变得成熟稳重,红扑扑的脸蛋映着青涩的少女神采。我不为安妮没能上到大学而遗憾,每个人都因她的决定而骄傲。马瑞拉对她的好,她全都记得,马修无声的肯定,她也知道。他们没有给她荣华富贵,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同一件事情,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或许大部分人都会因安妮的努力却没去上大学而遗憾,但她仍然拥有美好的结局,没有意外没有惊喜却令人倍感欣慰的结局。

安妮,她就像镜子,折射出了我们的样子。

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并不宽裕,并不贫穷。却以俭为德,以省为荣。因为父母天天工作,没有时间陪我去逛公园,我时常听见朋友们说她的父母带她去哪里哪里玩。因为俭朴,所以那些糕点店、一鸣店里的东西一样都没吃过,我何尝没有抱怨过。因为宗教关系,过节时好不热闹,其他晚上放鞭炮,我们跟平常日子没啥两样。朋友们放学回家都去买小吃,我却要在一旁瞪着眼睛,唾沫往心里咽。终于有一天,我最终还是处破了底线,开始抱怨早饭太单调。

“又是蛋炒饭,天天吃蛋炒饭,你不腻啊。”

“这些是剩饭,倒了浪费。”这样油更浪费呢。我不情愿地盛了半碗,匆匆吃完,上了楼。、

“吃完了吗?”

“没,还有一半。”

“为什么不吃完?”

“每天吃,腻都腻死了!”

“尽说些不吉利的话,早饭为什么不吃完,放在那浪费给谁吃啊,不想吃直说。”

“对啊,我就是不想吃,别人早餐吃吐司面包配鸡蛋,我吃蛋炒饭!”

“蛋炒饭怎么了,蛋炒饭更有营养,既然你不想吃就别吃了!”

“好啊!不吃就不吃!”结束了与妈妈的争吵后,我气呼呼的跑到门前,把门盖上。中午,门口传来菜香味,我噎了噎口水,人要有骨气!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12:37我看了看手机,都这点了,妈妈怎么还不叫我下楼啊。我偷偷的下了楼,见门锁着,妈妈出去了,我打开饭盖子,盛了一碗饭。

“谁说中午不吃的。。。”妈妈忽然出现在门口。那件事后,我也悟到了很多很多。

安妮尽了她的责任,一个是对于农舍,一个是马瑞拉,她不是她的女儿,她也不是她母亲,却又紧紧联系在一起,世界本身上没有理所当然,父母只负责生儿育女,却没有任何理由要供他们花钱,任他们任性,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呢?我们总是对待亲人太苛刻,对陌生人太客气,我认为那是因为对外人的内心恐惧,而忍气吞声,对待亲人,因为知道他们不会离开自己,而随意放纵、发泄,以便得到心理安慰。我们有些事,明明知道错的却在坚持,不甘心,因为习惯了。别把什么都看作理所当然,我总是这样提醒自己,读懂了这本书,使我更加坚信这一点。

每个人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而不是茫然站在一旁。尽到责任,吸取教训,让恬静的幸福之花一路开放下去。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