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从小干农活的田地中农药的污染,妈妈右脚生了“灰指甲”。在我还小时,妈妈的“灰指甲”愈加厉害,但因忙于照顾我,一直未去医院手术,最后竟从拇指右侧直直伸出一截指甲!
现在,“灰指甲”又开始作祟,不得不到医院里拔除。从医院里回来,爸爸搀扶着一瘸一拐的妈妈,向来坚强的妈妈眼里也有疼出的泪花。晚饭时,爸妈正为明天的安排而苦恼。明天爸爸有事而妈妈得去医院换药。医院虽近,但跛着脚过马路,上楼梯……想想也惊心动魄。我不知怎的,站了起来,一手挽着妈妈的胳膊,自告奋勇地说:“明天我陪妈妈去吧,正好是放假!”爸妈迟疑了一会儿便爽快地答应了,妈妈更是眼含着一种激动与吃惊。
第二天,我小心翼翼地搀着妈妈,上楼梯时,我先侧身横跨一级台阶,再微微用些向上的力,将妈妈扶上阶梯。就这样一步步缓慢地走,到治疗室时我已累得气喘吁吁。换药时,医生用棉签蘸些淡黄色药水,往缺少一块指甲的地方按了按。只见妈妈紧咬嘴唇,抑制呻吟。我不知怎样才能使妈妈轻松些,只好抱紧了妈妈搁在我腿上的那只脚。妈妈紧锁的眉头舒缓了一下,疼痛似乎没那么剧烈了。
药换完了,我暗暗松口气,一把抓过旁边的袜子,卷起,再慢慢套到妈妈脚上,捋平整。耳旁忽然传来刚才换药医生的声音:“这姑娘多孝顺啊!以前那些陪父母来的孩子嫌弃这嫌弃那,哪有帮妈妈穿袜子的啊!”我微微愣了愣,轻笑一声,想:“这没什么啊,体贴病痛的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可以做得好的呀!”
头顶也传来轻微的笑声,抬头,只看见妈妈脸上洋溢着自豪、舒心与温暖。
【亮点评析】
叙事真切,语言朴实,是这篇记叙文打动读者的主要原因。妈妈的“灰指甲”病犯了,“我”小心翼翼地陪伴妈妈去看病,事很小读来却真实感人。因为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点滴小事融入到一种浓浓的情感之中。在写作中注重感人细节的描写,比如搀扶妈妈过马路、上楼梯的动作细腻,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铺垫,文章的结尾,看到妈妈脸上洋溢着自豪、舒心与温暖,让情感得到升华,中心得以突出。
作者系喻 雯
来源于语文报初二版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