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扁担,一条路。怀揣着对自然的向往上路,在路上,总会遇见这样一群靠肩膀吃饭的人儿。黄山的挑夫大多是青壮汉子,绷紧的肌肉显示着铮铮的铁骨。唯独他不同,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脊背微曲,却精神矍铄。一根长长的扁担架在肩膀上,粗肥的麻绳上悬着两筐货物。许是东西太重,扁担被压得向两头垂下,令人担心。老人一步一步地走着,显出艰难的样子,但每一脚,都格外坚实。我们大部队的速度一直与他相仿,让我能看清他的模样——黝黑的皮肤,黝黑的眼,晶莹的汗珠自额前滑下,他将头向左右微倾,在脖前毛巾上擦一下,继续上路。路虽险,他的眼睛却一直坚定地望着远方,眸子里写满了执著,就像是高山上的青松,“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条路,值得一生去行走。
一间小店,一个家。曾去一家小店吃饭,是一对小夫妻在经营着。点了一份水饺,等待的间隙,看着小店的陈设,朴素简洁,却极干净。老板娘是个年轻人,围着白围裙,穿梭于各个桌椅之间,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邻桌的人问她:“干这个苦不苦?”“苦是苦,但心里高兴。”她麻利地点菜、端菜、收钱,束在脑后的发左右晃动着,摇曳着她的美丽,不施粉黛,不着华装,却演绎着人生的精彩篇章。曾经的她肯定也有过憧憬、有过梦想,当真正为生活忙碌时,她选择笑着面对,正应着海子的那句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个家,值得用爱与行动去建造。
一句问候,一份情。每天早上骑车去上学,走至车棚,对门的奶奶早已起来,或烧水,或择菜,总之很少闲着。但每次我到那儿,她总会倚在门框上,看着我,微微扬起的嘴角里嵌着一丝笑靥。待我礼貌地唤她一声:“奶奶!”她总会应着我:“去上学喽,路上可得小心!”每天如此,我也从未厌烦,正因了这样的问候,心才得以受到润泽、丰盈。每想到她,心里便会拂过一朵柔软的云,温暖舒适。直至一天,她有事不在,空荡荡的楼道里盛着我一颗空荡荡的心。顿悟只一句问候,便如“水般澄澈,霞般绯红”。
一份情,值得在记忆的影像中留存。
生命中值得珍藏的那些人,平凡,而又不平凡,是他们,在我人生的路上,绽放一路芬芳。就像作家乔叶笔下的三轮车夫、卖菜的妇人一样:“我靠他们的滋养而活,他们却对自己的施与一无所知。他们因不知而越加质朴,我因所知而更觉幸福。”正是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看似不起眼的人,却让我们学会了知足,给了我们更多的幸福。
有一天,当我老去的时候,躺在吱呀作响的藤椅上,回忆着过往的时光,这群人仍会那样鲜活,那样生动,即使一切都不再……
【亮点得分】
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展现出作者善于掌控文脉的能力。主要有下面两大亮点:
一、脉络清晰,画面寓美。文章巧妙地选择“一条路,一个家,一份情”,将黄山挑夫、小吃店老板娘娘、邻家奶奶的生活场景巧妙缀接,三个人物,三个故事,思路清晰,画面感强,剪影式的笔法,更能突显精妙的构思。
二、素材多样,用法灵动。如果说整篇文章是一篇绿油油的草地,那素材则是点缀其中的几朵小花。素材使用的量虽不大,但却巧妙而恰当。每一个故事的最后,作者都会选用一句或古、或现的诗句来概括、收尾,使得文章结构紧凑而形式统一;文章的最后,主题借助作家乔叶的话来进一步得到升华,简洁而有力,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
张紫瑶
来源于语文报初二版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