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现

发现,靠的不仅仅是一双明亮透彻的双眼;发现文化之美,靠的更是心灵对它美好的感悟。——题记

题记,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题记文字不宜过长,语言尽可能优美、凝练,富有哲理性。题记的内容要与文章题目相关,无形中起到点题的作用。

呃?这是什么?余光一瞄便望见手边的抽屉闭合的夹缝中映衬的一抹浅红,小心翼翼地拉开,一卷长长的字联如瀑布一般倾泻下来,拖到地上,上面的字迹模糊又清晰、熟悉……在微风中飘荡着,飘荡起了我的回忆……文章开篇很重要,不需要无味的议论、抒情,有时使用情景式开头更吸引读者。

以前故乡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不大的院落。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记得在院落口有一株牡丹,一旁是一棵高大挺拔的枣树,每逢春节前夕,每一条枝头上都挂满了红色的飘带,寄托着家人所有的期望。最不能忘怀的便是枣树下的爷爷……这一段环境描写,具有画面感,为故事的发生作了场景的渲染,同时烘托出春节的喜庆气氛。

那年的春节,爷爷静静地拿着两缕长长的红联子走到枣树下,双手捧起对联小心翼翼地平放在石桌上。一、二、三、四……每对联子上都细刻着八条龙凤,金色的条纹映着落日的余辉,仿佛活物一般。

“乖孙女,帮爷爷把墨磨开好吗?”爷爷粗糙但宽厚的手轻轻抚过我的头,笑容暖暖的。记叙文写作要注重人物的动作和肖像刻画,可以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好!”磨墨从来都是我负责的,因为,我喜欢这样静静看着爷爷写春联。那一个个汉字栩栩如生地排列整齐地“游走”在金龙之间,你会发现这汉字——哦不!或许已经可以称为活物,是美得多么地令人心醉。

每一笔挥豪都那么用心;每一抹潇洒都多么凝神。过渡段独立成段,不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用诗意的语言抒发了对爷爷书写对联的由衷赞叹,又起到强调且吸引人的作用。

不由得痴痴地观赏,手上的活停下了好久好久……呃?这是什么汉字?!竟是长得像甲骨文。我指向那个字“ ”,抬起头稚嫩地问爷爷。

“这个啊,你瞧它弯曲盘旋的身躯,犀利明亮的眼睛,还有那犀利的双爪!”爷爷伸出双手模仿着龙的利爪要挠我,逗得我“咯咯咯”一阵欢笑,笑声在空旷的小院中回荡着。写作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尽可能为人物营造适宜的活动氛围。“龙!是龙!”没错,这个汉字便是龙字的篆体写法,盘旋成舞的身躯,明亮锐利的眼神,还有那利爪——从未发现一个简简单单的汉字可以这么美。闭上眼,便觉一龙飞舞,矫健的身姿……最后绕成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飞跃到纸上来。

自从那个龙字飞进我的心里之后,我便爱上了爷爷最喜欢的小篆。

于是,安静的小院在每天清晨或者晚霞满天时,就会传来爷孙俩的笑声,爷爷教我认识一个个小篆,真是一笔一故事,一画一世界。我知道了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我认识了小篆的“虎”圆头、大口、利齿、巨掌以及美丽的花纹都描绘得十分细致,活现了虎的一副凶猛无比的样子、“美”美,羊大为美、“友”老友相逢,热情地伸出右手紧紧相握,表示彼此之间深厚的友谊……

文章增加适宜的文化知识,不但让读者有所收获,而且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化了主旨。

小篆——那栩栩如生、能融入心里的汉字,就这样走进了幼小的我的心里。长大之后的我发现,要了解汉字文化之美,靠的不仅仅是一双明亮透彻的双眼,靠的更是自己心灵对它美好的感悟,甚至是爱,是挚爱。随着知识的拓展和积累,我还发现汉字文化之美还有很多很多……此处的议论,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也可以让读者看到小作者的思考深度。

我总喜欢猜元宵的灯谜,而且总是一猜一个准;我总喜欢和爷爷对对联,寻着押韵想要念出一句完美的下联……

我不由想起曾念过一副对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乐得我咯咯咯直笑。得确,汉字之美,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不仅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更冲击着我们的心灵,丰盈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两段内容,扩大了文章选材的宽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中华文化积累的厚度,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轻轻地叠起那飘荡着的红对联,再次望向那八个字,发现它们清晰又熟悉,印记着那动心的美——“ ”。春华似锦,岁月如歌

文章的结尾,别致、新颖,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

作者系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学生

【总评】

这是一篇随堂作文,作者以别致的选材,体现了发现之美的主题。学生写作随堂作文,最担心没有材料可选,其实,如果平时能注意积累,能深入思考生活,不愁没有内容可写。本文的作者从回忆小时候看爷爷写对联入手,引出了对汉字文化之美的深入了解,从而深深热爱上了中国文化。作者没有简单地记叙小时候看爷爷写对联这件事,而且联想到猜灯谜、背对联等活动,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焦琦若/荐评

作者:汪诗雨

文章来源于:《语文报》初二版2017年6月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