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学校里一改往日一成不变的沉闷气氛。不论学生、老师还是校长都不约而同地换上了几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月前准备好的万圣节的奇异服装。装成女巫、动物或是更多当下流行影片里的某个主角。每间教室都装点着老师们精心挑选的装饰品,各有各的风格。在ESL母语非英语的学生课上,MissBaake早就让我们带来了南瓜,因为今天的课堂活动就是“制作南瓜灯”。
大家先在离顶部四分之一的地方把南瓜切开,将内瓤里的籽掏出来,再在瓜皮上设计图案,然后顺着记号笔的痕迹用水果刀小心翼翼地刻画,这些手工劳动,大家做起来津津有味。雕南瓜的工艺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那些老南瓜几乎修炼得“刀枪不入”,皮足足有一厘米厚,要想在它们身上动笔动刀还真费点功夫。老师说:“制好南瓜灯,只需要在里头点一根蜡烛,晚上就可以放到家门口了!”谁不想在黑夜里于自家门口悬挂一盏亲手制作的南瓜灯呢?
一切准备都是为了迎接夜幕的降临,那一定是个神秘又刺激的夜晚。尤其是对我这个第一次过万圣节的中国女孩来说。
同学们忙这忙那,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今晚的派对,说出以往万圣节的种种趣事和各种恐怖的情形。我真有点坐立不安了,真不知trickortreat俗语,意思是不给糖果就捣乱将是怎样的情形。
盼望着,盼望着,黄昏终于来临。太阳一下山,我就和几个朋友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要糖。第一家我就没敢进门,因为门口的柱子上挂着两具披头散发、满脸鲜血的“僵尸”。那“僵尸”被风一吹,摇摇晃晃,加之黑夜里只有一盏忽明忽暗的骷髅灯,着实吓人。躲在同学后面,我胡乱地抓了几粒糖,逃似的奔向旷野。
我们又壮着胆子,蹑手蹑脚地来到另一户人家的门口。抬头一看,那家的装饰惹人发笑:数十只南瓜灯有规则地排列着,一个个咧开大嘴、露着稀稀拉拉的牙齿。由于白天我们制作了南瓜灯,那种恐惧并没吓到我们。就这样,我们一直狂欢到十点多,糖多得提不动了,路走不动了,大家才悻悻地散了。
往回走时,街道上回荡着派对的音乐声,灯光闪闪烁烁,各家的窗子里飘出来奇奇怪怪的旋律和欢笑声,抬头看看月,我不禁想到了大洋彼岸的故乡……
指导教师/吕卫民
作者:彭思宇
文章来源于:《语文报》初二版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