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的《无题》,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地球是谁的?地球应该是谁的?
不知道希克梅特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这样一首诗,字里行间的热烈语气与对孩子们的希望,是如此真诚,如此强烈。
在诗人眼里,地球变成了一只色彩斑斓的气球,孩子们从大人手里接过,与星星们一起,拿着它边唱边跳。这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快乐天性,在以宇宙为背景的广阔舞台上,他们的欢笑,将感染万千繁星。
在诗人眼里,地球变成了一只大苹果,一团温暖的面包,孩子们从大人手里接过,大口地享受美味。他们饿了,是的,大人们有义务不让他们饥饿。他们理应享受温饱,理应在物质上有所保障。因为他们,是明日的朝阳,是民族的未来。
在诗人眼里,地球变成孩子们的家园,他们一起友好的相处。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孩子们,将手牵手,在地球上种上永生的树。大人们为了工业的发展,将地球母亲弄的乌烟瘴气,孩子们不一样,他们讨厌污染,讨厌灰蒙蒙的天空,他们将让绿色,重现在美好的家园。
把地球交给孩子吧!希克梅特发自内心的呼唤,让人动容。“大人们”的世界里太多战争,太多污染,太多pM2.5。而孩子们的世界里充满欢笑,充满温暖,充满绿色,他们身上仿佛散发出圣洁的光辉,仿佛脱离凡尘的纯静存在,不经世俗污浊。
不知诗人是不是在战火中写下诗篇?或是浓烟中?或是饥寒交迫下?他的诗有他的背景,人类有人类的背景,真正的背景。
是无限的,冰冷的,黑暗的宇宙。
大人与孩子,仿佛是两个世界,可经过岁月洗礼,孩子会变成大人,他们需要生存。没有“大人”的世界里,或许没有战争,但也没有面包。他们需要陷进俗世里,食人间烟火,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孩子。现实就是现实,轮回过后,一切依旧。诗人的诗,永远是天边最美的彩霞,看得见,摸不着。
地球是大人们的,能否永远交给孩子呢?孩子长大后,交给孩子的孩子,仿佛接力棒,永不交给大人?
大人们会甘心吗?
大人之所以是“大人”,因为他们有对所谓名利的认识,他们有私心。这无疑是人性最大的弱点。当今宇宙,资源是有限的,给了我就不能给你,给了你就不能给我,大家一起用,“大家”愿意吗?更何况宇宙中不止我们一个文明,总会有些“不法分子”的存在。谁也说不准我们是否孤独。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如此纯洁,对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往往依赖于大人。而当他们开始意识到面包钱需要自己挣时,他们就变成“大人”了。
说了那么多,我一直否认一种完美的存在,一种最理想的现实。因为我知道它不存在,因为世界是有缺陷的。因为有缺陷,我们才会像夸父追日般追求完美,永远追不上,但永远去追。
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诗人说“哪怕只有一天”,其实也只能是一天。每个人都希望活在鲜花盛放,天空碧蓝,欢歌笑语的世界里,也正是这种信仰,让我们有勇气活下去。
诗名《无题》,诗人无奈。
我们这头的现实,呼唤彼岸的理想,两者之间,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把地球交给孩子吧!
虽然只有一天。
初二:李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