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与我为伴

在中国,散文集有很多,像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张爱玲的《流言》、《罗兰观感》……同样,散文也有很多,如朱自清的《春》、《匆匆》;丰子恺的《梧桐树》……

每位作家的表达方式都不同;每本书的背后故事也不同;每篇文章的写作手法都不同;每个段落中蕴藏的意义也不同;每个文字中华的心血也不同……

《匆匆》这一文的意义非同一般。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时光流逝飞快感到留恋,又为无法挽回逝去时光而惋惜。文章开头,作者描绘了燕子去又来,杨柳枯又青,桃花谢又开,以自然界的万物的变迁,暗示时光流逝;以日常生活中的洗手、吃饭、上床和叹息的瞬间,觉得自己过去的日子犹如“被微风吹散”的“轻烟”,“被初阳蒸融”的“薄雾”那样稍纵即逝。作者朱自清在写文章时不正是采用生活中的万物的千变万化为题材描绘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吗?这不正是写作时常说的“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吗?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简单又复杂。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会感受到亲情的温馨与美好;在校园生活中,我们会体会到成长的欢乐和忧愁。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我们会从中受到启发,从中收获灵感。有人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引来生活之水,就会激活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生活在生活中,在生活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观察生活,以捕捉素材;感受生活,再用眼的同时也要用心去思考;熟悉生活,只有熟悉了生活,才能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提炼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有情感的画面,澄清模糊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散文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每一篇文章,每一点知识,每一位作家,每一个奋斗故事。每多看一篇文章,就多一分收获。“少年正是读书时”。许多作家都是博览群书,甚至连书中的内容都倒背如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书看得多了,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我与书为伴,书与我为伴!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