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出师表》是一篇千古名篇,文字通畅,感人肺腑。诸葛亮于先帝的忠诚使我十分感动。初读《出师表》,我便因千年前的一片临别古文而深深感动、震撼。

从“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再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知其中诸葛亮有多么的纠结难抉。本只是一个隐居之士,却为他人建功立业打下江山放弃自己淡如水的生活,仅仅是因为一个“感激”。曾经听到有人评论,他这是在向刘禅邀功,我觉得十分可笑。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诸葛亮在思念故人故事,也许他对刘备,不只是君臣,不只是尊敬,还有一种可以跨越君臣身份之别的知己之情。“而来二十有一年矣“,岁月如梭,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给我一种历史厚重的沧桑感。仿佛轻描淡写一般,廿一个春秋,如流水,逝去了。现在,物是人非。

一句“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却有不同于上一句:这句话更加表明他为助刘禅一统河山,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这又使我想起三国中的那一幕,诸葛亮病重,却非忧虑自己的身体,而是惦念何人辅佐他的后主。临终也在托付赵云尽心尽力协助刘禅……他的心中,永远装的是如何兴复汉室,完成先帝遗愿,对得起”先帝知臣谨慎“的信任。忠心诚可见!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诸葛亮明白,刘禅无能懦弱,也许以死为注,是完成先帝遗愿最好的途径。那身家性命去赌一场战争的成或败,也是在所不辞,试问谁能像他那样置生死于度外呢?唯他。他没有一身热血或是狂傲的男儿心,支撑他征战四野的,只是一颗坚贞不变的心!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坚持,年过花甲,理应安享天年,含饴弄孙,可只因为先帝的三顾茅庐,使他用尽一生完成他人之志……

诸葛亮或许想不到自己在后辈眼中如此伟大,可我知道,他的诚心可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一个人,怎能不受到后人敬仰?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