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我想>中,"同学少年"有一种年少轻狂的感觉,应该算是一种贬义词."恰同学少年"又用"恰"字,让这个"同学少年"的意思换成了:恰恰就是这种年少轻狂,恰恰就是这种天真……

无意中和爸爸一起发现>的时候,我们便深深的喜欢上了他,开始我一点也不懂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一个姓恰的同学的少年,可是不是这样的。而是讲当年的毛主席毛泽东和许多革命先烈们在长沙的第一师范接受新的教育有抱负有理想,年少轻狂的时代发生的故事。故事里,毛泽东的勇敢倔强表露无遗.毛泽东是以文章第二名進入第一师范的,他的写作方法,即狂妄又充满激情.当时校长还有他的语文老师都十分欣赏,可是语文课的作文,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毛泽东得了80多分,后面的分数越来越降低,他十分不愤,就顶撞了老师。原来是因为毛泽东的手法太过夸大,一直充满激情的讲着满腔道理,所以语文老师袁吉六先生觉得他缺乏古人的一些写作手法,希望他吸取古人的优美诗段,笔锋收敛一点。开始毛泽东并不认同,可是在自己恩师杨昌济的一次对话中,深深感悟,便到老师家等候求原谅。开始老师并没有马上让毛泽东进屋,一是不知道他到底是否真心悔改,二是因为心头火气未消所以才如此。袁老师是个惜才爱才的人,若不是因为恨铁不成钢,不会如此.后来,老师让毛泽东进来后,将自己珍藏的书籍都借给毛泽东看。说只要毛泽东愿意,他家的大门永远是向他敞开的。正是因为毛泽东知错能改、好学刻苦的精神,所以深受第一师范的老师喜爱,不只是他的恩师杨昌济,还有校长孔昭绶,各科的老师都对他很好,所以才成就了毛泽东将来的才干。

毛泽东在学校里有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学,而这些人都是将来跟毛泽东一起打江山的先驱人物,蔡和森、萧三、何叔衡、向警予等,他们开始是一起组织读书会,讨论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再慢慢的变成后来的革命组织。虽然最后有不少人牺牲了,但换来了新时代的中国,我为此感到自豪。

看完了这部片,令我很想看看毛泽东写的作品,他的文采和对中国的一腔热血,都令人敬佩和感动。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