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再也没有用“更疯狂”来形容初中三年以外其他的日子。
------题记
三年的日子,就像过眼烟云。话说好小(身形)的我满怀憧憬。进入的第一年的生活。乌龙、挨批、期望、冤枉…… 用很多很多个贬义词比拟第一年倒霉却依然很乐观的我,因为收获了最难忘的记忆、也经历了最悲痛的坎坷(pS:具体不愿多提)。
第二年的时光用“不羁”来形容。桃花、唱K、叛逆、自大…… 用很多很多个青春术语编织我根本不想再提的过去。 不像从前,老爱回忆。后来老师说:“爱回忆是因此刻现实生活的不如意。” 左右思索,的确如此。在一年前的雨天,我开始整理乱掉的老照片,烧毁一篇又一篇写满羁言的日记。照片中有已故的亲人,有破灭的友谊,还有再也消失不见的匆匆过客。烧着烧着,就哭了。就像某年,在田野里摔跤,摔着摔着就笑了。那一刻,永远也无法形容。
三年里,老师常常问我们 未来是什么?
好像对于年少轻狂的我,未来是什么,完全没有概念。未来就是可以和爱的人游遍世界,未来就是能够征服全世界。 可是,旅行的经济来源从哪儿来?又凭借什么来征服世界? 不止一刻充盈我整个大脑,甚至在半意识中大脑还是在想这个问题。
忽然某天,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境遇,我以为这是一次星际流浪。还是那么矮(或许在我的记忆中 这个形象从未改变),小小的我,抱着书本一步一台阶,没有搀扶,没有负担。我萌生出期待与憧憬,就像那时步入第一年的生活一样。没有相识的室友,布局却是那刻难以忘记的画面。我惊醒于半夜,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一场未知的梦。(pS: 从前的梦,我通常都会设定结局,或者提前知道要发生的事情,没有理由,因为我认定了我是内心的主宰。)
沉思片刻,却无半点收获。至今,我仍然记得这个梦。
第三个年头,我还沉浸在“考完拉倒,期待过年”的内心憧憬之中,就像我以为这世界所以人永远不会因现实而改变。阿斗的冷漠,让我联想到三年前,我还是小学六年级时他主动而又诚恳的笑容。忽然又是一震,让只有15岁的我,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而后来, 现实的残酷并不是争个你死我活,不是结果也多卑微,不是面子上的尴尬,而是在你最需要理智时你曾经认可的东西忽然变了滋味,几乎看待事情的所有态度与感觉都变了。当这个世界所有的目光都朝着你轻蔑的看过来的时候,无法想象未来是什么。
而至于后来,曾经认为残酷的东西,也变得快乐起来。不是临终前的怀念,而是懂得了珍惜。他们说结束的那一刻,一定要把心中的怨气全部发泄出来,一年前我还是这么认为。可是一年后,我却将这些藏在心底,当学弟学妹们问起来时,我将珍藏的零碎片段分享给他们。我会告诉他们 曾经的某某有多么缺心眼 曾经的某段时光有多么多么令人怀念。
好希望把三年的灵感全部写下来。
到考试的第一天,我再次遭遇乌龙,字典阴差阳错掉落在车上。瞧我淡定的样子,满身大汗(电风扇开那么大都没任何效果),拿起准考证就狂扇,就像扇人家脸那么痛快。老师闷笑着走过来:“要不要我把电风扇再开打一点!” 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讽刺,让我在作文中描述自己时 疯狂的吐槽(消极没写啦!)
《上午第一门的状态 突然一下爆好,比起月考的任何时候。下楼梯时,遇见盎然(化名),猢狲(化名),当然还有垃圾(化名)的狼狈(萌生出的词) 国治(化名)左右狂叹气:1.他坐在我后面那么长的身子 我却没有给他留半题答案 2.估计昨晚打手枪 默写都没写出来 3.老天有眼,要是平时上课打牌的人都感觉超好,那我不死了。……》(pS:摘自当天羁言日记)
第二天:《考完试时广播播放歌曲: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闹海”,想你时你在天边。……改编自《传奇》 我情不自禁地微笑,为何脑海里响起“闹海”的场面,还有那段改编歌词的不堪记忆》(pS:摘自当天羁言日记)
第三天,考完后的人群寻找。遇见小章鱼(化名),他还是那么轻蔑地拉着我去和大门口狂盯妇科医院扇子的老余(化名)打招呼。我不情愿的被拉去,脸上还是微笑。章:“余老师好!”他笑了笑。我刚准备出口,老余转身一眼,避开我的脸颊,问起章鱼(化名):“语文作文题就是说说我自己?” 章:“嗯嗯!” 余:“怎么样,理科还不错吧?” 章笑得很尴尬:“感觉不错吧!” 随后大门打开,我悄悄钻进人群,却再也不想被人认出。
我也曾遭遇冷眼,却没有这般难受。我也曾遭遇无视,却没有这般刻骨。一路上父亲不停的开导我。父亲告诉我:“天下再大,也没有谁比父母更信得过!……”
是,我宁愿相信天底下所有的老师都是直爽,小心眼,看不起家境好的人。可长这么大,我却从没有认为家境好是一种荣耀,反而会觉得不自在。还记得实验考时有人问我:“听说你家是什么…………” 当时的我,没有思索,连口否认。不管是真,是假,长这么大却从来没有占有欲的想法。
多年前的某堂课,我依稀记得刚排练完回教室的我,就遭遇老师吐槽,至于吐槽的所有内容,我至今一字不知。我不想知道,可是回忆起,却时时刻刻刺痛青春复杂的我。曾有某刻回想起已故的亲人,如果他还在,还会不会有这段颓废的经历。
我宁愿将小学时大家都讨厌的“万人恨”老师拿来作比较,这样我会欣慰些。可仅仅是因为品学不兼优的原因么?恐怕我永远都不会明白,或许多年后回望 又是另一种看法。或痛,或忘,或念……
写作,好像成为了我每天必须的生活品。尽管,我从来都没有希望别人夸赞的意思。可是,近几年,我感受到的不是想要的平静,而是沉重的打击,我把这些视为挫折,通通遗弃。
他们说家境好的孩子就是温室长大的孩子。我却沉默不语,因为我知道这15年不平凡。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住在乡下,房屋破旧不堪,母亲在偷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就匆匆忙忙为了生计去制药厂上班;父亲则还没有操守现在这份事业,一直以开出租车为生。第一个孩子没有人照顾,就寄给乡下的爷爷奶奶照顾。奶奶是能干的人,爷爷算是读书人,家务和服侍基本全部压在奶奶的重担上,再加上照顾第一个孩子。从常人眼光里,或许负担。可长大后,他回忆起童年的时光来,却格外温暖。奶奶生下三男一女,后来三个孙子逐渐落地(不包括我),再后来一直都是孙女。基本那两年子孙满堂。在母亲生完第一孩子后的某年(秘密),诞生了我。直到我上国学的第一年,城市的变迁,父亲的事业开始飞黄腾达……
写到半途,我接到一通讯息,提示我搜索中考的答案,理科相信感觉都不好,可是文科却让我格外欣慰。
我又开始思索起未来,作家?记者? 不,一切未知。就如温师(老师)说的话:“从前考得好的,现在未必比我境况好!” 哪怕结果与我的预期不同。
未来是什么?是实现眼前渺小的目标?还是在青春迷茫时,永远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