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花瓶

随笔花瓶

那一天阳光灿烂,灿烂的一塌糊涂。

我跟一个朋友在看法国记录片《迁徙的鸟》。这是一部候鸟的史诗,一首生命的颂歌,鸟类的飞翔及其生命旅程深深地震撼了我,唯美的画面让我沈迷其中。我习惯性的在看完电影後将头转向阳台上,看大把金灿灿的阳光,这时心情总是十分的愉悦,愉悦非常。但我回头看了看身边坐着的朋友,他红红的眼及幽怨的脸让我惊讶地心里直打哆嗦。我忙忙问他怎麽回事,在听了他的所思所想後却楞了半天。

他是在爲了鸟类一生的无奈而悲伤,鸟类每年都不得不受外界的影响而进行长途迁徙,既而又想到了他自己——我认爲正因鸟类有了迁徙这种自然规律才让它有了意义与美丽——可他却有了红红的眼及幽怨的脸。

听到这样的答复我不禁问了问自己,现在的年轻人都怎麽了,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麽。难道现在的年轻人的心都变得如此敏感而脆弱了吗。

不论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我时常能碰到这种类似的青少年朋友——一般是看过几本书并写过一些能让他们自己看了直掉眼泪文字的人——他们活在一个个围绕着他们自己转的小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中自己才是主宰,并且他们是那麽的“忧伤”。让我怀疑这年头真有那麽多人经历过凄惨的童年。

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没事有事就鼓捣点文字,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

矛盾、胡适、鲁迅、郁达夫等人都幼年丧父,他们在孤寂和自卑中成长,这一特点让他们形成了文人所应当具备的敏感气质。

矛盾这类人,过早成熟的心灵使得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体认,对人的情感的渴求远远超过他们的生理年龄,孤寂意识便生成并渗入其主体意识。这些使得他们的心理感情变得敏感和纤细。

虽然现在的青少年并不都早年丧父,但是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类似童年——孤寂自卑的童年。所以这年头有这麽多人喊忧伤道郁闷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现在流行因素在推波助澜。

在青少年当中,文学流行的是村上春树、安妮宝贝、郭敬明,音乐流行的是王菲、周杰伦,电影流行的是一些画面沈闷,情节悲伤的不知所云的影片——如《恋爱中的宝贝》。这些流行因素更使得青少年敏感忧伤的心理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

中国现在的青少年这代人到底是什麽类型的人呢。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只能瞎猜。

美国曾有过迷惘的一代,也有过垮掉的一代,但中国的这代人却似乎是在两者之间。他们沈迷其中却全不知晓其危害性。

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他本身的性格,而非社会生活。

如果青少年们还继续沈迷于“忧伤”中,那麽他们的性格必然是病态的,这一点是他们大多人都不了解反而有点沾沾自喜的。

我不禁担忧,这些中国的未来,难道就这样让他们继续忧伤下去?

前面说到的矛盾等人,我想,除了郁达夫这位一辈子都写着忧伤文字的前辈外,其他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出口。

中国现在的社会因素正将大批大批的青少年导进一个误区。我万分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尽早地找到一个出口,一个通往有着大把阳光的出口。

瞎扯一把,爱看不看。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