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隐忧”

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直线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国人不得不重视的文化隐忧。

———题记

当前中国文化遇到的问题,比它的历史弊病还要复杂。

复古文化冲击创新文化

任何文化的生命力都在于创新,而不是怀古。怀古,比中国更有资格的是伊拉克和埃及。但是,如果它们不创新,成天向边界讲述古巴比伦文明和法老遗言,怎能奢望在现代找到自己的文化地位?

很遗憾,打开我们的电视、报纸、书刊,很少有一个创意思维引起广泛关注,永远在大做文章的还是一千年前枭雄心计,七百年前的宫门是非,以及古人之夺,古墓之争,老戏重拍。

这是中国文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倒退。

民粹文化正在冲击理性文化

这些年来,理性文化还没有来得及被广泛运用,却受到民粹主义的严重冲击。

每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都应重视民众的呼声,但是,这种重视必须通过真正民主理性和必要程序来实现。应该承认,世上许多重大课题,一般民众是感觉不到的。如果三十年前拿着“要不要改革开放”的大问题进行调查,肯定很难通过。这涉及到很多“铁饭碗”保不住,而一般民众无法预计中国经济后来的发展。

文化艺术一但受困于民粹主义,很快就会从惊人的热闹走向惊人的低俗,再走向惊人的荒凉。

直面汉语危机

2012年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人表示在电脑时代导致汉字书写能力下降;67.7%的人认为,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57.1%的人认为传统文化传承出现断裂,汉语表达日益粗鄙化;83.6%的人认为现在的人们汉语应用水平下降了。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华夏文明还能走多远?多远?

多数孩子知圣诞不知端午

成都某幼儿园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孩子能说出"圣诞节",只有10%的孩子知道“中秋节”,几乎没有人知道“重阳节”和“端午节”。

孩子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但生活天地越来越小了。

孩子们离真实的民间文化环境越来越远,这远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

面对如此多的文化隐忧,我们该怎么办?

谁能告诉我?

反思......

_____后记 学生:扈启晟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