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前些天,我看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感触颇深。

这本书是一部小说化的家族奋斗史,主要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历史潮流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少平的成长过程。

在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中,孙少平排行老三。因家境过于贫寒,少平每天只能穿着极不合身、极其破旧的衣裤,穿着只有袜腰的袜子和鞋面鞋帮早已分家的破鞋,每天只能吃两个小小的高粱馒头,甚至连学校饭菜中最便宜的丙菜也买不起。正是贫困使他有了过分的自尊,对班里稍富裕一些的同学存有对立心理,他的心理被扭曲。但这并不是永久的,他有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他每天都要偷偷摸摸地看《红岩》等书,因为这在当时被看作“资本主义倾向”。这丰富的读物使他有了一个农村孩子绝对没有的素质。毕业后,他来到了一个大城市,从最低的背石子的小工做起,再到匠人,到夏令营生活老师,到在黄原安下户口,到在煤矿有了一份稳定的、不用再为明日生计而绞尽脑汁地工作......挫折与追求,痛苦和欢乐,纷繁地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一幅生活的画卷。

少平为自己“说不清楚”的感觉理想付出了许多,形象地诠释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玩笑话。他没有有权的亲戚,他没有有钱的朋友,他没有有名的靠山,所以他的人生之路需要自己开辟,他的生活有着比别人更多的坎坷,就连身上所带的钱也是从零开始。虽然他的未来没有顾养民和田晓霞那样顺畅、光明、理所当然,但是,他有着别人不能比的顽强:当小工是最卖力的。当匠人是最吃苦的,当家教是最负责的,当煤矿工人也是最不怕脏、不怕累的......虽然少平的梦想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他心里却十分明确,那就是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白手起家。

用路遥的话来说,我们不要即使浪费时间去关心一个过去名人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愿去关心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的生活。因为每日在困难中奋斗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