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

当下的社会环境,在街头、商场、公交车上以及一些公共空间,基本上只要有人头的地方,就有一张电子脸——手机。每个人勤奋地埋头于这小小的电子脸,以指尖的触摸与外部的世界发生陌生的交流,仿佛这张脸里有他世界的全部。

我们都沦为低头一族。这些电子脸在不同的口袋和空间里,割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形之中加剧了人心的冷漠。这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时代通病。看上去病灶在一个个微小的电子元件组成的屏幕中,毋庸置疑,这病灶就在我们日益紊乱的内心秩序中。

每天,我们都被这一张张电子脸所掌控,它们的介入改变或颠覆了我们内心宁静的秩序,于是出现了很多“被控族”。生活在“被控制”的状态中,很多人总是担心如果离开这一张张电子脸,自己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抛弃、遗忘,或者落后于群体“奋勇向电”的时代潮流。这直接导致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空虚、无聊、孤独。恕我妄言,我总觉得这是一种很可怕的“进步”。一张张电子脸,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半径。这电子脸以强大的科技功能,把天涯变成咫尺,把地球变成村落,把时代转化成时讯,喂养我们的眼睛和欲念。

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网络或者远离了网络,我们的脚步慢了下来,不再追求高效率,不再注重快节奏,不去关注外界瞬息万变的喧嚣,我们的精神就不会因太多的牵绊而紊乱。因为没有了网络,我们逐步回归了最自然的生活状态,遵从于内心,道法自然,更多地向精神的领空、大自然美学的地域靠近,成为其中的一朵云、一株草,守住耳根的清静,守住内心宁静的悠然秩序。

如果有一天,我们鼓足勇气,不接触网络、电脑、手机、电视等屏幕,过一种了无牵挂、清静自然、宁静自在的生活,我们的意志不再被这一张张电子脸所控制,内心的定力在慢慢像一棵树一样扎入生活的土壤,而不是像飞扬的蒲公英一样在风中飘散、沉落、消失。

凡是与自然有关的脸都含着安静的气质,凡是与科技有关的脸无疑都藏着一种现代焦虑。我们的身边布满了那么多的电子脸,它们会不会变成坟墓?

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网络,我们就在内心为一些与美、与自然、与朴素有关的事物筑起了一道绿色的堤坝。我们在这里读书,散步,和对面的人谈天说地,守住了时光的慢,让平凡的光阴变得辽阔而又耐人寻味。

正如作家王开岭所说:“一个人的精神,若只埋头当下,不去时代的地平线以外旅行,不去光阴深处化缘,不以古往今来为生存背景和美学资源……那就不仅是活得太泥实太拘谨的问题,而是生命的自由度和容积率,遭遇了危机。若此,人生即难成一本书,唯有一张纸,无论这纸再大,涂得再密密麻麻、熙熙攘攘,也只是苍白、薄薄的一个平面。”

我们应该学会,在每天平凡的时光里,让自己从网络里抽身,到光阴深处去化缘,去接受没有网络纷扰的生活,自然而然地静享生命的恩赐。

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离开网络。

作者:马国福来源:《语文报·中考版》2014年11—12月作文专号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