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他孩子一样,我生下来就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可是我总是不满足,抱怨父母给予的关爱不够。直到参加了那一次志愿者活动,我才明白原来世上有这么多的人需要关爱。
那是一个寒冬腊月,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的雪下得好大。
快到年关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个“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出于热心,我报名参加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感觉既好奇,又好玩。没有横幅,也没有摄像机,我们只是各自拿了些简单的工具、怀着颗爱心便来到了敬老院。
刚到门口,就发现老人们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敬老院并不大,几排简陋的房子,院落里布置了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械,几棵冬青、松柏随意地吐着绿。整个院落简单古朴,亦如那饱经沧桑的老人。
简单的嘘寒问暖之后,我们便开始行动了——有的人清扫院内的积雪,有的人在贴“福”字,还有的人在和老人聊天……寂静的小院瞬间热闹起来,快乐写满了那一张张沧桑的脸,也温暖了这个多雪的冬天。
我的任务是陪老人唠嗑,第一次和完全陌生的人说话,我心里还真有点不知所措。
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笔直地坐在轮椅上,虽然苍老,但精神依然矍铄。一身早已褪了色的军装整齐干净,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打理的。只不过他的右裤腿打了个结,显然,是什么事让他失去了这条腿。
我朝老人走了过去。交谈是开心的,也是温馨的。老人很健谈,他说,当年的他也和我们一样,充满热情,血气方刚,他参加过解放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他丢了一条腿,但他不后悔。他还说,一个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应该心怀他人,或是为百姓,或是为国家,要懂得付出与奉献,这样才不枉活一生,才不愧为一个大写的“人”字。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一个下午的志愿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回家后我一直在思考着老人说的那些话。是的,付出与收获、奉献与回报总是相辅相成的。老人付出了,他们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今天我们付出了,同样,也收获了幸福和快乐的记忆。
记得南北朝时期学者萧纲有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是的,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我就收获满满。以后,我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不是吗?倘若善在心,倘若爱在行,那严酷的寒冬又有何惧!
阅卷心语:
一、立意新颖,凸显心志。考生以“做志愿者”补题,有别于一般的考生,展现了自己的心志和追求,凸显了其责任意识和公德心,第一时间便能抓住阅卷者的视线,赢得他们内心的喝彩。
二、环境烘托,感悟真挚。考生将志愿服务活动设置在一个大雪后的敬老院中,敬老院简单却古朴,并着重写耐寒的“冬青”和“松柏”,预示着再冷的天气,只要有善意,就会有温暖,而“冬青”和“松柏”,也象征着老人,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这些环境描写,颇富文采,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荐评/胡善恩
作者:一考生来源:《语文报·中考版》2014年11—12月作文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