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了!开饭了!”奶奶将一大碗菠菜蛋汤端上餐桌,随即招呼家里人吃饭。
四菜一汤,是我家晚餐的标准配置。我拿了碗米饭,夹了些自己爱吃的菜,之后就坐到电视机前,边看边吃;妈妈照例端着饭碗在书桌前与书本共进晚餐;爸爸则说午饭吃得太饱,不饿,依旧靠在沙发上读着报纸。餐桌前,只剩下奶奶一人。明亮的灯光下,餐桌发出清冷的光泽,奶奶的身影越发显得孤单。
饭后,奶奶一边收拾餐桌,一边念叨着:“以后饭菜不端上餐桌了,做好就放在厨房里,你们直接去厨房夹菜吧,省得我端来端去费手脚……”听奶奶提及厨房、灶台,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情景。
老家的厨房很宽敞,进门左手边立着橱柜,橱柜上层放食品,下层摆碗、盘与小碟子。右边是土灶,灶旁堆放着柴火,整齐有序。靠墙是一张八仙桌,吃饭时,一家人就围坐在桌旁。下雪天气,清光氤氲之中,雪花飘飘忽忽,窗外阵阵寒风,厨房内带着炭火气息的暖流一团团涌过来。暖色调的暗黄灯光并不亮堂,揭开锅盖,腾腾的蒸汽与灯光融在一起,变得有些朦胧。灶台上是黑黑的砂锅,炖着咸菜、冬笋、豆腐,清香四溢,香味绵长。红彤彤的泥火盆,像一只温顺的小猫,蜷伏在桌子底下。爷爷、奶奶、父母与我,五口人边吃边聊,热热闹闹。
夏日,我们则在屋门口支起一张小方桌,奶奶宣布开饭,家里人就忙着擦桌子、搬凳子,年幼的我也跟在后面忙着拿碗筷。很快,小桌子上就会摆满蒸茄子、炒南瓜、霉干菜、丝瓜汤之类的家常菜,有时还会有两面金黄的煎豆腐、香味醇厚的咸鸭蛋和切成薄片的火腿肉。大暑天,爷爷会调制出可口的蜂蜜烧酒,每人分一小盅,就着花生米呷几口,据说可以消除暑气。此时,爷爷会拿筷子在酒盅里蘸一蘸,让我舔一舔,尝尝蜂蜜酒的味道。餐桌旁,飞舞着轻盈的红蜻蜓,美人蕉的叶子有意无意地摇晃着,紫茉莉也在悄然绽放。
可从什么时候起,我家的餐桌变得越来越空旷,越来越孤单了呢?大概是搬进城里之后吧,父母的工作更忙了。妈妈带的是寄宿生班级,除了周末,她几乎每天都在学校吃晚餐。爸爸的应酬多了,在家吃饭的时间便也少了。围坐在餐桌边的总是爷爷、奶奶与我。后来,我也慢慢离开了餐桌,或是把饭菜端到电脑前,或是捧着饭碗缩在沙发里看电视,甚至拿着面包、牛奶到自己的房间里边做作业边吃,留下爷爷与奶奶相对而坐,默默用餐。再后来,爷爷说城里的空气不好,回到老家居住,于是,餐桌前只剩下奶奶和她的影子。
餐桌是全家人聚集的地方,家人围坐,灯火可亲。曾经,我们对晚餐是多么重视。正如丰子恺所说:“在我看来,晚餐是一天的大团圆。我的工作完毕了;读书的、办公的孩子们都回来了……时间尽可从容了。”但现在,随着家人共餐时间的减少,家人间的交流也少了许多,温情淡了,距离远了。长此以往,也许有一天,餐桌会从我们身边消失吧?它将迈开四条腿,决然而去,到那时,我们该如何挽留它?如何抚慰它受伤的心灵呢?
我很想留住餐桌,让我们在每一个万家灯火的夜晚,与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提筷共食,举杯同饮,任窗外春风沉醉,莲清如水,桂子飘香,雪花飞落。
作者:浙江省嵊州中学高一〈10〉班 吕心恒
文章来源:《语文报•高一版》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