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相逢一份暖

一次相逢一份暖

一考生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题记

细雨浇熄了夏的灼热,青苔潮湿了夜的眼睛。在海峡的对岸,又有怎样的夏夜?抬头看着窗外的天空,我想起了与它的初逢。

半年前,图书馆中。只记得在书架上看到了月白色的书脊,边角有些磨损,上面写着黑色的繁体字“千江有水千江月”,封面上有一个抽象的简笔图,没有过多的介绍,只是标注着“台湾作家萧丽红著”。

随手翻了翻,看到一段关于七夕节的描写,捏汤圆的时候,在中间捏个浅浅的窝,那是给织女装眼泪用的。多么绝佳的台湾习俗,就像将旧年陈雪沸滚,一霎间便烹出了茶香。我想起了家乡那些从小熟知的习俗,不禁把书捧在了手里。

细细读过每一行夹着闽南语的句子,这书里温婉细腻的主角便印刻在了脑海里,静和的贞观,清平的大信,他们生活在台南,他们过中元节,婆婆、阿姨手持水酒,沿着冥纸焚化的金鼎外圈洒下,念:“沿着圆,才会大赚钱。”——说说即过,却又极认真。他们敬天地万物,银禧生疮,用蟾蜍治完病,还要将其放生。他们做人宽阔余裕,撞见邻居偷摘家中菜瓜,只有比做贼者更尴尬,避之唯恐不及。从冬至到春分,从端午到中秋,每一个时节的习俗都与大陆不同,却又无比亲切,好像自己曾在台南生活,曾与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欢笑,与他们一同仰望明月,同在一盏灯下看温暖的光。

合上泛黄的书页,想着海峡的对岸,那里有贞观极爱的凤凰花,灿烂地绽出了明媚,有一封封充满默契的书信,透露出清浅的乡愁。也许萧丽红是极心疼家乡的吧,一字一句皆是安详静谧的台南。她讲炼字:月照进缸底是“冷冷”,月光自头顶是“洒下”,渔家的灯火在夜空中是“衔”。景是故乡的景,情亦是故乡的情,她的炼字亦是为了这份情吧。脉脉温情中描摹出一个女孩贞观的成长,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礼节和习俗,以及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无论是祖父母的古训,还是大妗、二姨等人几十年的痴心坚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教育着贞观这一代人,让他们明是非,辨善恶,心存敬畏和感恩。

这样一个大家庭和自己家多么的相似,家中老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晚辈,耳畔常有年逾九旬的外婆细语轻声告诉我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即使是相隔海峡,我们也与他们相承同样的民族文化,相传同样的礼节习俗,相望同样的江水明月万里云天。

看着卷首的“献给,故乡的父老”,书中的大海、明月、凤凰花在深夜温暖着我的心,这一定是每一个中国人所牵挂的人情。后来得知,原来父母年轻时也读过这本书,它连接着两代人记忆里的温暖。

岁月如潮,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山那边,可有习俗似旧年?海对岸,可有明月照江面?

只记得相逢是一首歌,可谁知相知也是一份暖。

荐评/陈红

来源:《语文报·中考版》2015年作文专号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