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沧桑古迹留在遥远的记忆

我把沧桑古迹留在遥远的记忆

多次踏上古老的板桥,它吱吱呀呀响了千年,“人迹板桥霜”代表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多次寻觅古老的街道,它悠长寂寥,散发着千年文化的动人芳芳;多次驻足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像八大山人的泼墨,淡定深远,这孕育千年灿烂的古老遗址,留给我太多的怀念与思考。

突然有一天,古老的板桥穿戴一新,古老的街道换了新颜;突然有一天,剥脱的粉墙上一个“拆”字鲜红逼人,一辆辆巨大的推土机蛮横地将墙根挖起。围墙分裂了,像人的心脏四分五裂般疼痛不止,房屋毁灭了,一个千年灿烂的古老遗址弹指间灰飞烟灭。

殊不知,这些沧桑的古迹:或是在水一方的一径古桥,或是苍老的墙体身躯,或是古朴的深宅大院,这些文化遗址承载的是民族的文化与思想,承载的是一段华夏悠久的历史,一旦失去,将再也无法挽回,永远不能复制。

我似乎听到了哭泣。面对《瓦尔登湖》中消失的湖,梭罗痛心地说湖是被推土机,不,是被人类无情地吞噬的。余秋雨在《文化苦旅 道士塔》中痛彻心扉地记载:“他回头看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建出和旧城肌理和谐统一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意般地栖居则是清华建筑师吴良镛毕生的追求和情怀。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放眼是千城一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时髦装点的红男绿女,川流不息的长龙车队……在人群中,我闻到的只是沾满铜臭的气息;刺目的阳光下,我看到的只是一双双发红的眼睛;当文化在灵魂与金钱之间游离,我看到的只是一群为物所累负荷甚深的人们;当古迹在岁月与现代中徘徊,我听到满耳聒噪烂俗的言辞。

单单是纸醉金迷让世人迷失了本性吗?一声清醒的唉叹让我们更明晰其实是我们骨子里缺乏对传统

[1][2]下一页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