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人生
菊,花之隐逸者也。
由菊,我想到了陶渊明,在官场上不忍黑暗而避世,因为他的高洁,可谓“更深不怕风摇动,松正不怕月影斜”。有种“出淤泥而不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从而,他选择了带月荷锄归。
清晨的露珠晶莹而剔透,一啼鸡鸣,一声蛙叫,更有一份闲情,元亮的心里总是那么的净,他扛着锄头,下山,将自己亲手种的菜照顾,清理杂草,从日出到日落,从蝉鸣到萤火虫,时间的车轮似流水一般逝去。一天过去了,汗水浇灌着几方土地。元亮的心里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小憩后,在淡淡的月光下,在繁星灿烂的夜空下,他带着锄头回家,自给自足。嘴角的微笑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的心。
他这朵菊,曾今灿烂过,如今却孤芳自赏;他这朵菊,曾今红艳过,如今却平凡到黄;他这朵菊曾今绿叶相衬过,如今却把自己伸的很长很长;他这朵菊,在山野烂漫处,依旧高雅,依旧灿烂,依旧红艳,依旧芬芳,依旧有百花相称,依旧有一丝迷茫,只是多了一丝清淡,多了一丝平凡,多了一丝优雅。不是不自信,不是不灿烂,只是那些失去了自己的色彩。君不见菊之芬芳飘满天,菊香扑鼻无人怜!君不见菊之灿烂遍山野,孤芳自赏独高洁!君不见菊之成长泪满面,而后漫花丛中失绝艳!
清者自清,而那个时代给与的是不公平,陶渊明只有“搬家”,用这样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