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我在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这么教说着。而事实证明家乡的路也正是朝着“富”在慢慢地“茁壮成长着”。
我的家乡在问安,而我是问安土生土长的乡里人。七十年代末期,妈妈看到的第一条路,应该是家乡仅有的20cm左右宽的土埂子;还看到的一条马路,应该是横越各个县市的惟一泥石通道。这两种路,在我的记忆中是最为深刻的,可能是因为它陪伴了我妈妈前十年吧。
那条马路离我老家不远,小时侯就想它一定同院子附近那些土埂一样,它一定是通向热闹富裕的地方。我想,其他的小朋友和我也是同样的想法,其他的大人也应该是这样想法;不然,为什么所有的土埂子都向那条马路延伸呢?
记得在外婆家玩的时候,这条马路泥比石头多,下大雨后就会有很多大泥坑,好多车子都陷进去爬不出来;而行人经常是被溅得满身泥水。坐在车里感觉就更不同一般,你会觉得世界在晃悠;如果你坐在后排,又恰遇车子剧烈颠簸,你便很有可能忽地被震动而站起来又猛地坐下。
外婆说:所以各个村的干部聚集在一起商讨增加石头量的问题,当然是一个村负责一段,在农闲时,也就是大冬天的时候,各自拿着锤子到马路边上把拖拉机运来的大石块敲成拳头大小的石子。我同外婆去农村玩,也曾去摸那些冰凉坚硬的石头;看着大人们口里冒出白气,听着叮当的敲打声,当时觉得是场大游戏,很好玩。
再后来就没有这样的经历了,有了专门的碎石机。只是路还是那条路,不过泥和石头的比例不同而已。
几乎每年我都会回一趟老家,而每次家乡都是陌生而又亲切的。
印象深的有两次,一次是2001年,当车行至老家所在的镇,居然一下子摸不清回家的方向。因为镇里的车道都是沥青马路,很宽敞,不再是把单车道用做双车道了,还新建了好多高楼,也拆了好些地方,还是我从这些新的景象里找寻旧镇的影子才得以回去。
另一次是2002年,这次变化更大,从重庆到贵洲的高速公路变成全高速,以前需要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现在只需两个多小时。而且还把以前的山丘建成新线路——渝黔高速,到家所在的镇的马路还在修建中,但已经可以看到路的模样,较以前宽多了。
更可喜的是家乡的那条马路不再全是泥石铺面了,在主要地段也铺上沥青钢筋水泥,而也不再是一条单线,它已经有了很多支线,其中一条就从老家门前穿过,回老家再也无须抗着包步行了。
我这才想起,妈妈常对我说:“她小时侯常做的同一个梦:梦见老家的门前有火车经过,那轰隆声阵阵悦耳。那现在是不是算圆梦了呢?应该是吧。
如今家乡的土埂子还是那些土埂子吧,但马路已经不再是那条马路了,变了,变了呀……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想那条马路将是引领家乡亲人奔向富裕的光明大道。到那时,家乡的变化也随着那条路的变化而变化着,那路将还是那条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