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秦帝国有感

emmm有点乱,整理了一下看剧以来的剧评,推剧

大秦帝国之裂变

剧虽阅完,那番秦之荡气犹然存于胸腹,一时心里有千般难舍,难忘。

难忘孝公大志,与鞅相交相识,终其之至,知交半生,绝不负君。情谊就如最后那千心万念的封封密诏。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正因有松柏之相依。青山才能为山,才能常绿。犹忆当年栎阳初见时,秦仍为列国所嗤鄙之穷乡,所遇强敌欺笑,灭国之危。然老秦人之壮心血志却从未因此而摧毁半分。纠纠老秦,共赴国难。此为何等风骨?

秦国强也,一幸有渠梁。求贤令的字字珠血之决心仍历历在目。二则其用鞅,信鞅,护鞅。不言此剧之艺术成分。孝公之大义,在千古帝王间,何其难见?二幸有哉有鞅/,他本逍遥士子,愿著书立学,与相爱之人踏遍四海山河,官酒破屋作依,送明月为伴,只是他终究是卫鞅,终究是那个心有大志志上青云的鞅。鞅的一生说是好:有明君知己以施展毕生学论抱负,变法强秦,受万人瞩目。有公主与白雪佳人相伴,互诉衷肠。可却又说是不好:后来所谓知己相继老去,空留下他一人,周旋在当年朝堂上他所深恶痛绝的自私自利张牙舞爪的恶魔中。最后大雪一场,也算是上天怜悯,斯人所泪。只惜哉车裂,触目惊心如此残忍的刑法,竟在曾经那个风华意气壮志宏图的白衣白马的少年中首施,在他自愿赴死悄毁保命密诏而保国护新君后对所有人的淡然笑容后,究竟藏了多少悲伤的泪水与白发,付出多少耻辱,在多少个日月苦苦深思?那是名士的尊严阿,但于他,或许一己身之所有终究比不过当年初见时握在一起的两双有力的手与那声声入血的誓言

商君,他说:“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他终究兑现了,代价是他自己。

这是二十年阿,一个一代人以血与泪凝成的新时代,它所投射出的褶褶光辉昭映在秦国重新庄严壮丽的四海边疆的任何一个角落,也更在那些不经人注意的地方:或是鞅匆匆覆雪的鬓鬓青丝,或是渠梁那一声声无力的长咳。

这一切像是岁月年轮碾过的一种必然,却又显得如此滑稽可笑,四十六岁,无病无疾,曾经也可在万人中独擒公孙座的那个纵剑策马的渠梁阿,竟将自己疲累死在了无数政务家国之下。曾经洞香春大盘灭国棋局残照下那一抹白衣傲道“可强秦!的声声字句,还是在五匹老牛沧桑的奔走泪中支离破碎。渭水大刑后的茫茫黄土,鞅在渠梁的怀抱中哭的如此不堪,在712颗人头下淡然执法的威严的左庶长背后,他终究是当初那个书生,多少委屈,多少辱骂。一步步走来的路,就是在一次次泪水中凝结而成。所有人都很累,

可所有人也都没有放下。

可见求一国之强,要付出何其多的日月与生命,何等艰难,何等不公?只是,所幸那是秦,在魏武卒的利剑前从来不乏布衣木剑浴血疆场的老秦人,而在老世族的庙堂之下,更不乏那个白衣胜雪,轻笑侃言的鞅。犹记当年贫弱,魏使面前,渠梁坚定道“秦国可割地,

但秦国不纳贡,不称臣。”

慷锵有力,字字顿挫。正因为每一个字后,藏着的是渠梁玄黑色官袍下那颗永不熄灭的赤子之心-明志,雪耻,强国,图霸。如此一人,遇万千火海而不啜,此实为人之风骨,为士之风骨,更为昭昭日月的直视下,那重来不曾弯曲倒塌的大秦之风骨。有此等风骨意气,一个国若不能强,此为天理难容。

对于这一切,他们可能悔,也可能不悔。但是确是,自走这一条路来,每个人,其实有太多太多放下机会,但是他们没有,所有人都没有放弃,而是用一种超越生死的勇气,去迎接奔赴未知的滔天之浪。

恕小女子不才,未能及其之如此高风亮节。或许为人就是如此,自私而又乏味。引用剧中一句话“是啊,若人人都可以入青史,那堆史书早该烧了。因为青史所记下的,从来只有那些高贵大义的背影,可以为后人所铭记称颂的,也从来只是那些头顶青天,脚踏黄土,手举功业,背对饿狼的英雄。这些人,纵使身死饿狼,其半生之青天黄图的遗志,也终究令人,可叹而可敬。更甚!一国能为强而立与历史的祭坛上者,也必要有有血性的国人,要有有风骨,有气节,有大志,敢付出的英雄!长路阿漫漫,总有人跌倒,总有人爬起。而先辈用血肉与数不尽英雄的青骨所堆起的冢阿,将永远为天地与历史珍贵的泪与无声的昭告,默默的鞭策后来者前行。

天地悠悠。

今,小女子不才,零涕中书下如此些许胡言悲语,肯望英雄大志胸襟。我定以酒酹地。所以来敬青山,敬松柏,敬明月。

愿千年之后,仍有人识君,再笑当年旧事佳话,肥羊炖,苦秦菜,老秦酒。与君同饮欢笑,一往当年

于2018年2月19日

观大秦帝国之裂变有感而发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