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老树

如今,不管是小县城还是大都市,绿化皆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为扩大绿地面积,“百年大树搬进城”的新闻已成司空见惯的旧闻,街头巷尾市民休憩的公园里里,似乎没有老树来点缀,就缺少了生命的灵气。在乡间心平气和颐养天年的老树,也就成了被某些人牵挂的东西,成了交易中的物品,失去安宁生活的环境。

老树被砍其粗枝,斫之主根,用草绳捆的严严实实,满身伤痕的搬进货车,背井离乡的到了陌生的城市。落脚无泥,只有残砖碎瓦,纵然是水,亦得靠人施舍。拼着老命无奈的与命运抗争,才勉强的吐出几叶绿芽,却不知再能过几度春秋。那残枝上套着不忍睹目的白色塑料袋,遮挡住了流血的伤口,就再也没有人去关注它的前程。

听说它们的到来,是当地人的乐意捐赠支持城里建设,但我总觉得有些牵强附会。前段时间,修建徽杭高速公路,市报还登载了一让道古樟的尊敬老树的新闻。难道当地的村民真的愿意故乡土地上出现触目惊心的大泥坑,也不要春意盎然的老树吗?还是事出有因呢?我犹豫的陷入了沉思默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报刊亭买报纸,听到我赖以生存的这小城那名声在外的徽园里那棵百年的桂树的来历:那桂树原本生长在一乡下山林间人家的祖屋旁,当树贩子发现后,硬缠着主人——一六七十岁的老妪卖给他,开价是五百元。老妪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她一个寡居的老人,五百元对她而言可是一大数目,也就心动。事后,她兴高采烈的告诉儿子桂树卖了好价钱。儿子闻讯立刻回家,责怪老娘不懂行,遂进城寻找,有幸找到那熟悉的桂树。再找那树贩子说理无论如何不能骗老人,那小贩怕事情闹大,一番讨价还价又拿到一千元,才善罢甘休。

还有一个与银杏有关的消息。那是另外的一个村子,村口有棵两三人手拉手才抱得住古枝苍劲三四百年树龄的银杏。贩子知道后,经过一番“争执”,村民遂以五千元的高价成交。贩子雇来吊车请当地人帮忙把银杏连根拔起,花万余元装到上海,卖了近十万元。村民后来得知此事,捶足顿胸,后悔莫及。……那些已有百年历史的桂树银杏罗汉松们,枝繁叶茂吐故纳新清新的泥土气息,生活在青山绿水间,满目是风光旖旎的乡村水乡。在村民的心中,老树早已是乡村一道独有的风景。

老树不是人,不会象人有进城的欢呼雀跃。因为早有古谚:“人挪活,树挪死”啊!况且已有明证:小城所在的徽园里那大书“惠风和畅”的牌坊前,前年移植的那棵有几十年树龄的罗汉松,一直枯黄而至在去年重新弄来棵桂树做替身吗?它们,身不由己的被人类粗暴的迁徙,孤苦零仃的流落他乡。对故地,也只有流尽千行悲苦之泪,叙满腔苦苦眷恋之情,哀莫大焉!

城里的人们总是追求自我的享受,满足于自己环境的闲适与安逸,“普天之下,莫非‘城’土”,挖却乡村树,补得都市绿,以一人之快乐,弃历史自然于不顾。我不知道都市的绿意为何非要以古树来映衬装饰,不也有这样的古人言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若以翠竹换老树,不亦乐乎?唐代柳宗元借郭橐驼的嘴说过树只有“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才会郁郁葱葱生机勃发,使路人赞叹其勃勃生机啊……

乡村那些见利忘义之徒,为眼前的个人私利,昧着良心,毫不留情的卖掉与村庄同龄,庇护相伴小村几百年的老树,真乃鼠目寸光唯利是图之辈,更是可恶之极。面对无情无义的村民,古树是?h一把老泪,老来再离乡,断肠在天涯啊!

真心的期望每个人都该有一份的老树的关爱,尊重树们各自的意愿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那才是“得其所哉”!这个世界,当注重环保,才会有更多的绿荫与希望。

不然,当又是一年春草绿时,老树不再发芽寻梦而去,若大的城市,除了浮华,还能有什么?而乡村,也只剩下满目的萋萋青草。那时候,人们才开始“心有戚戚焉”的叹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时,恐怕已是“悔之晚矣”!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