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韵

序曲

雨,一种神秘的晶体,一组梦幻般的雨韵。

擅长以优美抒情的文字来打动人心的朱自清的雨往往充满美丽、迷人又有些伤感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以文笔犀利而着称的鲁迅则往往给雨加上一层哲理或者思想的外纱,余秋雨的雨则是雨的本味。

现实中的雨同样缤纷。这种受人们特别是农民青睐的一种透明纯洁的晶体以它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小市民的情感……

雨之柔

雨是柔美的,是属于朱自清的。

看,一丁点拥有纤细身姿的雨滴在微风的轻轻抚摸下缓缓地向前滑去。这种雨只有在最美丽的春才会姗姗来迟。

春天,雨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的乳汁,小心翼翼地滋润着它的孩子,而大地也小心翼翼地捧着双手轻轻地接住这个爱的馈赠,好像生怕不小心就把它娇嫩的身姿弄破了。春雨和春风不一样,正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对雨的描写一样,春天的雨滴在人们身上传来的总是活力,尽管它本身那么的轻,那么的柔。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圣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写的雨。润物细无声,的确,雨是轻柔的。

在春即将挣脱寒冬的束缚的那一夜里,春的使者——雨先到来了。它来得是那样的轻,就像怕惊醒睡梦中的孩子而踮着脚尖走路发出的声音似的,静静地,悄悄地向大地走去……

次日拂晓,打开窗户,一束耀眼的光芒射入眼睛,只见绿得耀眼的草拖着珍珠般的露珠正在向你招手,使你忍不住想走上前看看,踩一踩被春雨软化了的泥土,感受到它带来的湿润的空气。一切就像刚刚发生一样,没有任何的声音,就变了一个样,恐怕只有春雨这个魔术师能变出这般奇妙的魔术吧。

雨之热烈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雨是热烈的。是属于陆游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雨好像长大了一般,成了一个活泼、青春的小伙子,那样的活力四射。

夏雨,就如同一群激情四射的青年敲击大鼓一般气势冲天,又如同陆游心中难平的报国志。

听,鼓点越来越小,但是却越来越密,直到挤在一起的时候。元兵南侵,国之将亡,忧愤之情难以言表。忽然,“咚”一声,如同一声霹雳,鼓声忽然间雄壮了起来,气势磅礴,像是要把整个山河全部吞下去的气势。空怀一身报国志,只为来日浴血疆场,保卫国家。紧接着,有节奏地轮换着、交替着忽大忽小的鼓点,声音不大但却铿锵有力,好像有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一样,让你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正欲从你的身上蹿出来,如同豪迈的胸襟,让你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波涛汹涌、壮烈广阔的大海,又如同诗人心中汹涌南平的壮志。忽然,“咚”的一声闷锤,霎时间,一切又寂静得如同深夜里的森林,除了呼啸的风声之外,什么也听不见了。

雨之殇

雨是伤感的。

雨是多情的。每当到了十月份前后,雨就如同一个青春、暧昧的女孩儿,多情而又缠绵。

淅淅沥沥的雨就像多情的少女在对自己钟情的人含蓄而又坚定的表达。

然而秋雨更多的时候是伤感的。

淅沥的秋雨和着伴随着寒风纷纷凋零的黄叶,扑在金黄的地毯上。

它和以它为名的作家余秋雨先生的文字都表达着一种悲伤、缠绵的感情。

虽然不是海枯石烂,感天动地,但是却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凄美,给人一种“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觉。

雨之怒

雨是愤怒的,是属于鲁迅的。

如同一把带有潇潇寒气并燃烧着烈火的剑,直接刺向了冰冷、昏暗的心灵,压得那些人喘不过气。

在狂风的助威下,冬雨用特殊的方式散发出愤怒而又冰冷的火焰,如同一只无法甩掉的手,将其击倒在他们自己制造的寒冬中。

可能正因为冬雨的冷酷,所以诗人们对冬雨都避而不谈,除了“潇潇一晌残梅雨,独立无情绪”之外几乎找不出任何对它的描写了。

冬雨只对梅情有独钟,它永远向着纯洁,对一切花红酒绿宣战。

雨之交响

听,柔美的雨弹出温柔的高音;听,轻柔的雨奏出细腻而若有若无的超高音;听,热烈的雨调出慷慨激昂的重音;听,伤感的雨演出缠绵的低音;听,愤怒的雨发出沉闷而又坚实的中音……好一支雨之交响。

众音合谱成曲,众雨交错成歌,无论高音低音,无论轻柔愤怒,乐缺一音而不美,雨缺一种而不全。最爱的,是缤纷多样、多愁善感的雨。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