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学雏鹰飞,不做笼中鸟

愿学雏鹰飞,不做笼中鸟

竟有这样的怪事:在秋天果实累累的树林里,饿死了一只漂亮的虎皮鹦鹉。这是一只从小被精心养在笼子里的鹦鹉。它的主人叹息道:“鸟儿在笼中多么会说话,大家公认它是最出色的,可是……”

“可是”什么呢?这只漂亮的,能说会道的鹦鹉,被主人关在笼子里,无须为自己的生活操心、劳累。它吃着主人送到嘴边的食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它只须跟着人们学舌,供人欣赏,得到主人和观赏者的赞叹就可以了。从表面看,它是幸福的,其实它是可怜而可悲的,因为它丧失了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只能生活在人们为它安排好的笼子里。不是吗?瞧,它离开了笼子,在果实累累的树林里,却不知怎样寻找食物充饥,以至饿死!

我想起了以前老师讲过的一个故事,老鹰爱把窝搭在悬崖上。母鹰先叼来一些石子和荆棘放在底层,又衔一些枯草盖在上面,做成了一个窝,小鹰慢慢长大,羽毛渐渐丰满,这时,该是小鹰学会独立的时候了,于是,母鹰开始搅动鸟巢,让巢上的枯草羽毛一根根地掉落,最后露出尖锐的石子和荆棘。小鹰躺在荆棘和石子中,身体被扎得疼痛难忍,嗷嗷直叫。老鹰不但不理会,还很无情地用翅膀加以驱赶。小鹰只好忍着痛,离巢他飞。这是母鹰式有爱。母鹰用看似残忍无情的爱,逼着小鹰离开温暖的家,勇敢地学会独立,让它们在经历暴风雨的同时,也看到了彩虹。

同学们,是学雏鹰展翅飞,还是甘当笼中鸟?我想大家的选择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谁也不希望虎皮鹦鹉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真能那么自由的选择吗?听听每次洗澡时我的妈妈的对话吧:

妈妈:“彤彤快来洗澡了。”

我:“我要自己洗。”

妈妈:“不行,你洗不干净的。”

我:“我都12岁了,我一定能洗干净的。”

妈妈:“别废话,快过来!”妈妈发火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真想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放开你的手吧,让我试着飞一次吧!”

我知道,妈妈是太爱我了,才会这样做。可是,妈妈难道不担心过度的保护会使我失去最基本的独立能力和生活经验吗?关在笼中的鸟儿只能得到暂时的幸福。只有冲出樊笼,自由飞翔,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雏鹰不经历悬崖上的生死考验怎能展翅高飞?花蕾不经历风吹雨打的暮暮朝朝怎能竞相绽放?柳条不经历寒冬的肃杀,怎能在春风的抚摸下一夜抽出信条?经历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经历过磨炼,才能变成功。让我们勇敢地冲出樊笼,像雏鹰一样展出高飞,搏击长空吧!

广东东莞厚街湖景中学初一:枯禅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