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经常会将我们读报的感悟拿来分享,表扬那些学习有思想、坚持读书摘抄的同学,我算是其中的一位。时间在同学们或真诚朴实或华丽生动的话语中悄然溜走,每个人的眉眼都仿佛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边。
在我的摘抄本上,有许多感悟,那都是平时读报纸上的文章有感而发的文字。读简嫃的《月牙》,我写道:“山若有眠,枕为月。人若好梦,心如月。此月可寄思乡之情,可系圆梦之愿,可解相思之苦。”读澳大利亚坎贝尔的诗《夜播》,我写道:“诗人用新奇清丽的文笔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下耕作图。他对时间和生命的满腔热爱如火一般点燃了我。我要学习他乐观向上、吃苦耐劳、热爱且享受生命的精神。”热爱自然的人,有一颗纯净的心;热爱生活的人,有一颗快乐的心;热爱生命的人,有一颗坚强的心。把热爱当成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活着的有灵魂的人,而有灵魂的人都会把心放在有意义的事上。
老师经常会抛出一些关键词让我们展开自由写作,或诗歌或散文,可长可短,抒发真情实感即可。关键词“活着·人生”,我写道:“命是给活着的人的。运是给真正活着的人的!阳光不一定饱含希望,但希望一定是一片阳光。”关键词“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我写道:“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人们去奋斗、去努力、去拼搏从来也不是为了发光、保持光。只有把目标作为信仰的人,才能点亮自己和他人。”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假若人生有一百步,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是另一半。前九十九步几乎人人可以做到。最后一步留给最有勇气,最奋不顾身的人。
暑假专号是我们的一道精神盛宴,我虔诚地读着上面的文字,受益匪浅。至于参加全国初中生语文学习全能竞赛时写的《家乡的记忆》受到评委老师的青睐,也许是我的文字具有真情实感吧。为什么写家乡?说来也巧,我看见“家乡的”这道半命题作文时,恰好吃到了父亲带来的家乡特产,顺理成章地,我想起了奶奶和老屋。家乡的一切在我的脑海里过滤沉淀,直至我将它们化成笔下的文字。每个人都有家乡情结,家乡的美、情、趣就在那生动的细节之中,只是我捕捉到了罢了。
我是幸运的孩子,《语文报》给我的莫大鼓励,让我信心倍增。感谢《语文报》的熏陶,感谢孙老师的引领,原来日积月累的积淀,终会迎来一片灿烂。遇见你,真美!
黄颖祺系广东广州市玉岩天健实验学校学生,本报2015年全国初中生语文学习全能竞赛特等奖获得者
文章来源:语文报初一版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