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到时,对其充满向往,因为此前没有听说,所以不抱什么希望,只是想陪她去而已.打破了以往晚起的习惯,妈妈也为我做好了饭,匆匆吃完便踏上征程.去圣经山的路上,曾有无数次想像山的摸样,其实旅行沿途的风光比旅行本身和目的地都好,懂得享受旅程也是幸福的.此时,已忘记了今天是高考,也忘了有多少考生洒汗于考场之上,苦守寒窗十二载,金色伴着黑色的六月,有多少笑声与眼泪淹没的憧憬与未来,忘记了诸多烦恼,只愿做一个行者.思者无域,行者无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欢歌笑语的旅途结束了.
到了圣经山,眼前却与我的想像大相径庭,并非一无所有.虽没有浮烟云海,却有青山绿树相待,白云游人相爱.虽没有小桥流水人家,却也有我最钟爱的木板桥,可惜华北大地没有江南烟雨霏霏与油纸伞下漫步木桥的携手徜徉,失去了水的萦绕依附与多变,但终有我们这些仁者乐山,做不成智者乐水也不遗憾,本来我们就不是先人圣哲,何必求得智者自居?不可强求而不可得.珍惜眼前不必奢求本不属于我们的,追之,反而太累.
顺着石板路向山顶迈去,却有些人留下损害自然风光的足迹,我们周围许多人不知道,当他们把"回归自然"口号付诸于实践时,实际上骚扰了自然,结果便点点蚕食了山区的整体美学形态,真正的回归是把自己当成散淡的村野之人,身无市侩气息,而是彻底消融,如雨入湖,不分彼此.以为所来的大多数人是精神游览者,不会注重行为,我们也不便打破这一社会潜规.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中找寻人格品质对应物,因此水的流荡被看成智者的象征,山的宁静自守被看成仁者象征,这已近乎现代心里学所说的心里格式对应关系了.人人仰慕先哲的遗风,却无半点哲人思绪,无怪之,若人人都是圣贤,又何必仰慕先前之人的遗风.
心依旧在跳,思绪在飘飞,可人终究会累.行至山腰处,席地而坐.放下背包,开始享受午饭,果然是秀色可餐,却也情理之中,接下来可谓出人意料,竟遇上了文登电视台的记者,一阵唇齿磨合,终于可以开始我们的午饭.
之后我们继续登山,山顶近在咫尺,心却远在天边,纵气喘吁吁,仍要到顶峰.去感受一下仰观天,俯看地的寥廓壮远,问一下苍茫大地为何非我主浮沉?背后是老君庙,眼前是空蒙山色,朗朗乾坤下,我揭开了缠绕我一年的谜?此行所值.
下山比上山容易多了,有了地球重力的帮忙,太感谢大自然了.本以为此次登山行很圆满.一心欢喜,顺利踏上归途.等车时,遇到一位导游,方才得知,我们的圣经山在我们爬的山背后,先前是紫金蜂,我想大概与道教有关.而圣经山才与老子有不解之缘,传说的石刻经文我未能得见,说来颇感遗憾.但次行无悔,有你相伴.
其实,就人生而言,也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以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原味.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
做一个思者,享受思者无域!
做一个行者,体验行者无疆!
烟如旧,柳依然,苍茫世界,如玉乾坤,走不出山水的神游,走不出那往日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