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书而哭

读书人大都有过为书而哭的经历。只要你的心还不是冷如死灰、硬似钢铁,你就可能被书感动,为书洒泪。在我看来,为书而哭的情态和程度各异,大致有三种境界:
  一是眼哭。这种哭大多是由书中一些比较感人的小片段、小情节所引起。如当书中的小女孩稚气未脱,却被远卖他乡而受尽欺凌之时;好姑娘一片痴情忠贞不二,却被爱人误解而欲辩不能之际;老父亲供儿子上学不惜舍身卖血,以致晕倒街头之时……许多读者都会不由自主地为之泪下。这些眼泪无疑是可贵而高尚的,我们丝毫不应轻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哭泣也是短暂的,当读者泪眼蒙?地翻开下一页,情节出现转机之后,可能很快又破涕为笑。由于眼泪只流过了读者的眼睛,而没有流进心中,其悲哀转瞬即逝,影响也随之消失。

  二是心哭。《红楼梦》里宝黛二人青梅竹马、志同道合,却因世俗力量的重重干扰而佳偶难成,最后一个泪尽而亡,一个遁入空门;《悲惨世界》中,冉阿让侠骨柔肠、仁心义胆,却在行善之时被捕入狱、身受绞刑;而安娜?卡列尼娜天生丽质,却无法得到一份属于她的真挚爱情,最后身心交瘁、香消玉殒……读这些书,我们在流泪的同时,心也在滴血。数日之内,我们都会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悲、而恨、而怒、而耿耿难眠。虽然时间最终会冲淡这一切,但经过一场锥心之哭以后,这本书就如一根尖锐的木楔,深深地打入了我们的心中,留下一份永远的痛楚。

  三为魂哭。灵魂是我们的生命之根、智慧之源和精神之本。灵魂之哭见不到眼泪,但比任何有泪之哭都要深切,似乎感觉不到心痛,但比任何伤心之哭都要悲哀。读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读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读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会生出这种灵魂之哭。问悲从何来?又道不明说不清。这悲哀淡淡的、幽幽的,似乎一点也不强烈,却经久不散。它会慢慢渗进你的心田,弥漫于你的胸怀中,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心胸因它而开阔,思想因它而成熟,行为因它而宽容,功名利禄之心也因它而变得淡泊。你感到自己被脱胎换骨了,然而,那份淡淡的哀愁却依然绵绵不绝,永无穷期。

  为书而哭不仅无伤于生活,而且有益于身心。眼哭能让我们体味人间的真情,心哭能使我们感受到文学的震撼,而灵魂之哭则会让我们接受一次圣洁的洗礼。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