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只能在考试中体现吗?

今天,天气晴朗,我依旧在车站等公车到学校,终于车来了,我上车随意找了个坐位。

正沉醉于阳光之中,突然前面两位女生的讨论引起了我的兴趣!

A说:“我们的学校有一外教,特别有意思!”

B说:“说说看!”

A:“前一段时间,他她自发搞了一个英文童话比赛,我们班都拿着英语老师买的资料抄,谁去写呀?反正外教不考试!他她竟然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印出了奖状,自己中文写不好,还拿尺子比着写,每一个名字都写的“横平竖直”,让人感到真别扭!”

B:“他她还真有意思啊......
我此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虽然我们学校没有外教,但听孩子们敷衍外教老师的事情却屡见不鲜。可是这一次却让我感到恶心,可以说,外教在洛阳的中小学形同虚设,大概他们更需要那种只会教你填A,B,C的老师,而不是教你培养A,B,C语感的老师;只会需要那种命题大王,而抛弃那些教你方法的老师;只会对每一场考试认真,而去鄙视或轻视那一次次软考试!。这可能正是应试教育的悲哀,而不是孩子们本身的错误。

现在对于那位外教老师,我十分的赞许,虽然素不相识。我们不妨这样想,对于一位不会写中文的老外,拿着电脑打字就行了,可是他她却要用尺子一笔一画认真的描写,表现出了外教的认真,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因为他她知道,“横平竖直”是中华文字型的一个基点。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在自豪本土文化的同时,同样要重视那些尊重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

其次,外教并没有迟疑,而是把文章分成一,二,三等奖,可见他她对于孩子们的信任,以及对这种兴趣培养的重视性。

可孩子们呢?让人感到无语......

难道只有见了考试卷才能真正检测出能力吗?难道只有考试的分数才能分出高低吗?这不是针对那两位女生,大概所有的教育界的佼佼者,都应该向自己发问一下了吧?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