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
古庙
古庙沧桑地走到今天,不知历经了几百年还是几千年。它古老的面容失去了年轻时的光泽红润,变得斑驳依稀。古庙艰难的活着。
有时候,在晨曦中,在晚霞下,或是在微雨里,古庙也曾沉醉过它过去的辉煌: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檀香袅袅,铙鸣磬响,和着低沉的禅唱……古庙代表着一种传统的文化,展现着一种古老的精神。
如今,无数古人顶礼膜拜的神仙菩萨们已不知被流放于何处。而古庙依然从容如故,尽管它经受了种种艰辛已经变得千疮百孔。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古庙代表着另一种文化传统,展现着另一种精神文明。
古庙做了小学的学校.古庙本身传承着封建宗教的血统,而今又给它注入了新鲜的文明因子.古庙成为一种矛盾,因而铸就了一种美。
这也算古为今用吧!
手摇铃
“叮铃,叮铃-----”响起在儿时幼小的心灵里,萦绕在讫今思念的耳畔。手摇铃伴着我的童年,引导着我成长的脚步。
儿时,每当见到老师们摇响手摇铃,最羡慕那种怡然自乐的陶醉。铃声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理想的升华。
没有暮鼓的激越,没有晨钟的嘹亮。手摇铃仅以它自己的方式“叮铃,叮铃------”划破山村的宁静。铃声是一种信号,流动在山村人的脉搏里。铃声是一种召唤,响起在山村儿女的心中。
“叮铃,叮铃-----”那一串串熟悉的歌声已成为我今生的相思和牵挂。什么时候能用自己的手去摇出那魂牵梦绕的铃声,已成为我执著追求的一个梦。
黄桷树
黄桷树千百年来一直站立在古庙前,和古庙相依相伴。它用固执的姿态迎接一次又一次风霜雨雪、干旱洪流的洗礼。黄桷树以苍翠如初、挺拔如初的形象静静地注视着小山村的变化。沧海桑田的变迁,铸就了它坚定不移的信念。黄桷树超凡脱俗地活着,年复一年的沉默,只在心中悄悄刻下一圈又一圈岁月的痕迹。
黄桷树下是孩子们的乐园。这是一方净土,也是一方乐土。顽皮的男孩儿们会爬上它的脖子、肩膀和手臂;文静的女孩子们则会静静地坐在它的脚下、身旁。这时,黄桷树会高兴得手舞足蹈,看着孩子们的嬉戏,它也会忆起自己的往事来。有时,黄桷树还会轻轻地抖动满身绿裳翠衫,却不会惊动树上歌唱的鸟儿。黄桷树上则是鸟儿的乐园,众多鸟类在这里憩息、歌唱、舞蹈。
高大崔嵬的黄桷树已挺拔了千百年。但它依然如处子般的宁静,它静默地守候着山村人寒来暑往、春去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