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一号的命运,我深表同情。
切入剧情来分析这四次决定的原因:
1. 第一次决定参加刺杀。王佳芝所处的情况是逃避日军到香港避难,父亲去英国带走了弟弟,妈妈死了,而带她去英国的事儿遥遥无期,继而父亲又结婚了。她在看电影的时候也因为剧中关于亲情的情节而痛哭流泪。
而这时候,她参加了话剧团,话剧团演出成功,她被大家奉为台柱,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追捧抽过的烟谁都抢,而邝裕民的爱情也近在眼前。
而这时候,邝裕民提出杀汉奸的计划,她如果不加入,之前的友情爱情都会转瞬即逝。
所以因为她对于友情爱情的痴迷,让她参加了第一次刺杀。
2.第二次决定参加刺杀。自己独自在香港教书“没了记忆”是不想回忆,最后辗转到了上海,看尽了在日本人统治之下民生凋敝,而她自己寄人篱下。看完了《乱世佳人》后,她遇到了邝,说“我们那件事还没有完”,王佳芝就是一惊,应该是为的她最后那失败的破身,接着邝讲述了易先生的位置与行为,王佳芝眼里冒出了愤怒与仇恨。抗日救国的激情,是她参加这次刺杀的原因。另外她要给她父亲寄信,是还抱着对以后生活的希望。而她不参加,她会“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少”。
所以这次刺杀的目的是要挽回自己的尊严,发泄对日寇以及汉奸的仇恨,另外还抱有能去英国找父亲的希望。
这次决定源于她的要挽回尊严,爱国救国与追寻亲情。
3. 决定解救易先生。她成功不一定是成功的色诱易先生之后,她已经对易先生有了更深的认识,逐渐有了感情,但她自己在努力痛苦的抗拒这种感情的深入。但是易先生给了她一个大过任何他老婆、情人的戒指,而且对他表现出了开始没有的温情与信任。她想要抓住易先生给他的这份感情,易先生的感情对她来说是“贵重的东西”。
所以这次决定是源于她对感情的渴求也包含贵妇人似的生活。
4. 放弃自杀。她放弃刺杀易先生之后,认为易先生对自己抱有很深的感情易先生其实身不由己。而在街上拦车的时候,还在看橱窗里面的洋装,可能是幻想自己穿上它的样子。她坚信易先生能够放他一条生路,不论是留下她,还是送她去英国,对她来说都是最好的。她幻想以后还能够得到爱情与亲情。
所以她对于爱情和亲情的渴求,让她放弃了自杀。
那么从上面这四次决定的分析来说,她痴迷于友情,爱情,尊严,爱国救国,亲情,最后使她走入悲惨的结局。王佳芝的特点就体现了片名的一个字“色”,王佳芝痴迷于“色”。
难道“色”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美好的东西吗?为什么她不想放弃美好的东西却落得如此的下场呢?王桂芝错了吗?
王佳芝没有错,而是黑暗的年代错了。谁给我们带来的那个黑暗的年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