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公公是个摄影爱好者,常常心血来潮地从市区驾车两个多小时到乡野,只为拍摄他想要的景色。这种习惯他已保持多年,他拍摄的所有照片都被细心珍藏在精美的相册中。当我们去做客时,他便会自豪地拿出相册供我们欣赏。面对我们由衷的赞美,舅公公面露得意之色。有一次,我期待地对他说:“舅公公,我可以参观一下您使用过的宝贵相机们吗,一定很有纪念意义吧!”舅公公却面露难色:由于对照相技术的苛求,一台功能尚齐全的相机往往不到几个月就会被舅公公淘汰。而细数那些被遗弃的相机,其中不乏已停产而极具收藏价值的珍稀货!若是按年代摆放陈列,不仅能体现相机的演变,更是主人品位的一种展示呀!听完我的建议,舅公公甚是惋惜,因为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无法挽回。
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和个性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保持它,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浇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历史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
一个人的过去,只有自己懂。而一座城的过去,千千万万的人在读。
我的家乡金山张堰在明清时期曾是当时甚为繁荣的河埠码头,河运十分发达。在我母亲幼时,离家不远处有这样一座张堰板桥:它历史悠久,据说为明初僧侣集资而建。它的桥体全部由木板铺成,有着古朴精致的木雕花纹。整座板桥如长虹一般雄跨在泾河之上,线条极其优美。母亲的童年离不开张堰板桥,它既是老年人休憩纳凉、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好去处,又为亲朋好友的相见提供了便捷。每当入夏,黄昏时分,人们总要登临板桥,乘凉赏景。“板桥远眺”曾是古镇“张堰八景”之一,可见张堰板桥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待母亲长大后,重返故乡,留给她的竟只是一座全新的钢筋混凝土桥,原本的张堰板桥由于年久失修而被拆。每当母亲向我描述当时的板桥时,她都会痛心地感叹:“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就这样被毁于一旦,而当人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对历史的破坏时,板桥已经回不来了。”
由于父母早早移居嘉定,我的记忆不同于母亲而是来源于嘉定——这座文化名镇。这里有文化气息浓郁的孔庙、质朴典雅的法华塔,以及幽静秀美的古猗园。而最让我欣赏的,是嘉定人对他们的记忆的小心维护,那些历史古迹被打点得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我想,城市的记忆正应该是如此吧。
面对时代的变迁,珍视过往的记忆才是最为可贵的。一座城市的记忆,便是她的最大特色。反之,便像那被遗弃的相机一样,留下的只是无限的懊悔!
作者王听雨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中学学生,指导教师黄娟
【简评】
本文由舅公公“被遗弃的相机”写起,联想到了我和母亲对两个城市的记忆,进而得出“一个城市的记忆,便是它的最大特色”的结论。作者用语凝练,立意深刻,堪称佳作。选自《语文报初二版》2012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