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搬了家,常需坐公车上学。公车上常发生些趣事,在此描述一二。
公车是社会的缩影,每一辆公车都像一个独立的小世界,与外面的世界分开,却又与外界相连,外面的人需要进入而车内的人也需要出去。公车就像网络一样,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你可以改变自己的一切。每次坐公车时,我总习惯四处张望,我感觉我高于这个世界,四处虽嘈杂,但声音在我看来是一样的,我的脑海一片宁静;我又觉得我融于这个世界,我仔细听他们的谈话,观察他们的动作,每当车上的乘客察觉到我的时候,我总将眼睛望向远方,作发呆状,但我所观察的人还始终在我的视线里,看到他们警惕的样子我总觉得好笑。
在这种过程中,我能发现很多。我曾看到过身着抹胸黑丝绸晚礼服、浓妆艳抹的年轻女郎,步步生莲,轻移上公车,一身风华,气度非凡。我能猜测她在同伴面前的光鲜,公车是她的另一个舞台,她与别人紧贴,挤在这狭小的车厢里,一脸落寞。我猜测,也许她在回忆刚刚过去的繁弦急管的生活。
我还看过许许多多的学生。一个中学生,拿着手机,在看些什么,她很小心,避着我,但我在“不经意间”,仍偷偷瞥见她在干什么——哦,她在看小说呢。一群,确切地说是三个小学生,在车上把垃圾扔得到处都是。又一个学生从他的谈话中,我猜测他是七年级的,在人满为患的车厢中,执意霸占着两个位置。看着越来越多的人上车,我皱了皱眉,最后还是忍不住提醒他一句,但他仍霸着座位不放,嘴里嘟囔着:“这是我的,我要坐两个座位。”我还是忍不住,在心底轻轻叹了口气。
公车也像一段人生,从老到小。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佝偻着腰,等着别人让座;有年轻的小孩,占着自己不需要的座位;有健壮的青年,一脸甜蜜地打着电话;还有不停的QQ提示音响起。
我喜欢看着别人,我曾经看着一名青年打游戏机打了一路,我还听着两名中年妇女八卦了一程,果然,这是一个迷你世界,一段别样人生。
这里你可以看尽世间百态,人情世故,人间冷暖。这里有最善良最慈祥最热心的人,也有最冷漠最无情最恶劣的人;一个平日衣冠楚楚、彬彬有礼的“绅士”,这里你可以看到他藏在衣帽下不为人知的一面;一个衣衫褴褛、行为粗鄙的底层人物,这里你可以发现他黝黑的皮肤下包裹的一颗诚挚的心。在一个落魄的人旁,你可以看到他曾经的辉煌;在一个婴儿身边,你可以看到他成年后的模样。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公车,是我打量这个世界的一个窗口。
作者汪佳伦系广东深圳市南山区北师大附中学生,指导教师王俊丰
【我说】
在公车上看到四周形形色色的人们,突然有点恍惚,说人是群居动物,我倒更觉得人是独居动物。就像“公车”里的大多数人,互相没有交集,不管距离多近,永远是陌生人。公车触动了我,我到家后,立马将这公车与我现在的、之前的许许多多的想法串在一起,记在了纸上,于是就有了这篇作文。在闭塞的公车里,观察这个缤纷的世界,有趣。汪佳伦
【他说】
我想,文章大多的套路和事件其实都给这千百年来的作者写遍了。多数晚辈也仅仅只会钻钻套路,写写都要给人写烂了的东西,所以才会有“天下作文一大抄”的说法。
一个题材,可以给人写过千万遍,但幸运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视角改变了,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公车不新奇,但视角一变,变成“打量这个世界的一个窗口”,文章也就跟着升级了。
顺便一提,看作者提到的公车上人们的生活状态时,说真的,我有些为他们悲哀。据说,多数发达国家的人们在乘车出行的时候会在车上看报读书,既打发了时间又得到了知识。转头看我们公车上的人们,其差距不言而喻。
低头默哀一分钟,为差距。
继续说。公车上的确也能折射出一生,公车上的孩童是我的曾经,公车上的少年是我的现在,公车上青年是我的未来。
窥探乘客的形色,揣摩过他们的一举一动,新陈代谢般的,他们下车了,另一帮人上来了。于是,我继续观察。
然后,我也会和作者得出差不多的感受。
公车虽然是打量世界的一个小窗口,但它却能映照整个世界。吕以深选自《语文报初一版》2012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