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动
武汉二中一八班 余光风
这是我以前写过的一个题目,我还记得当时小学语文老师给我那篇作文的评语是:“要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直到今天,我还在想,“感动”就一定要亲身经历吗?
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关于动物的小说集《人狗情》的时候,其中《天赐之犬拉德》中拉德为了救半身瘫痪的四岁小女孩,不顾毒蛇的攻击,不顾妇人的误解与暴打,奋力地将女孩撞向安全地带,“它弯下腰舔着孩子吓得不断抽搐的笑脸,默默地祈求宝宝原谅它不得不做出的粗暴行为。”这情景让我流下了眼泪,这泪水献给狗的忠诚。
我记得看过一部动画,一堆被人抛在路边的狗粪幻想自己能有所作为,它一次次希望自己能被带到离自己仅一步之遥的农田成为肥料,可现实无情地拒绝了它,甚至当它想自尽时都没有人愿意成全它。直到有一天,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在风雨中落到了它的身上……当看到“白色的蒲公英在风中摇曳”的时候,8岁的我哇哇大哭。我为生命的奇迹而感动,为狗粪卑微而并不平庸的一生而感动。
当然,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回忆,我们的脑海里也可以浮现出现实中的一幕幕:汶川大地震中,用身体为孩子撑一片生的希望的母亲;废墟上,用双臂紧紧搂住学生的年轻教师??张米亚;还有,那跪在地上哀求首长让他再去救一个人的士兵……所有这些我们又何曾亲身经历过呢?虽然我们不在现场,可我们的心却被电视上的那些画面一次次地牵动。那是一种在悲伤中被感动的过程,这种感动让我们前所未有地团结到一起,为灾区人民的命运牵肠挂肚,为灾区的重建不断地伸出援手。
“感动”??多么熟悉的字眼,在2008年,它一次次来到我们的心间,它不仅在汶川大地震时的中华大地上蔓延,也曾被奥运圣火所点燃:在北京奥运会上,当美国射手埃蒙斯因最后一枪再次与金牌失之交臂时,他温柔美丽的妻子以深情的拥抱抚慰他的时候;当体操老将丘索维金娜以33岁“高龄”为身患血癌的儿子而征战时;当50岁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出赛,但打出“祖国好!”的横幅时,我们的眼泪已无法表达我们的感动。
以前的我,认为感动只是个人的情感,而现在的我,知道了感动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的情感。我们在他人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他人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感动中,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在感动中,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