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传奇??《牡丹亭》

源于对昆曲的疯狂热爱,原因很简单,只因《牡丹亭》。

六百多年前,昆山人顾坚始创昆曲又称昆腔,昆曲从此诞生。四百多年前,明朝人汤显祖完成不朽的传奇??《牡丹亭》,昆曲因此进入了鼎盛时期。

《牡丹亭》初名《还魂记》,故事的原型市宋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但这个相对单薄的话本却在汤显祖手中得到了完美的升华: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汤显祖总是独自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潜心创作《牡丹亭》,在他的笔下主人公杜丽娘是情的化身,正如该剧《题词》中所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寄托了汤显祖的全部理解,“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历来不少人扮演杜丽娘,总失之于分寸感把握不好。杜丽娘美轮美奂,纯然是个娇羞的怀春少女,举手投足带来许多旖旎或伤感的联想,彻底表达出了汤显祖追求自由理想的心声。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牡丹亭》中的诗词优美,美得让人疯狂。字里行间都包括了汤显祖的呕心呖血,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恋,人世间的无奈。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面对礼教的压迫,经历了人性的苏醒,室息,湮灭后,得到重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这是明代末年可怜的妇女冯小青所写的诗,对《牡丹亭》旱已经是如痴如醉。
今年六月,青春版《牡丹亭》在伦敦著名的萨德勒斯韦尔斯剧院,以精美绝伦的中国艺术文化,征服了挑剔的英国观众。
“故事唯美,美得令人感动。”
“古词韵戏,水袖荡涤,水磨之腔,余音绕梁。”
“世间人物似情浓!“
《牡丹亭》超越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不同时代,感染了无数人。它是一部永垂不朽的伟大传奇。
从今天起,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昆曲将会继续散发它的魅力,融入我们的生活,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