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的故事,这部电影以笑声讽刺了残酷的教育制度。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消失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故事。在这所名校中,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特立独行兰彻却不愿意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最后他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王小波笔下的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兰彻就是这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现实和回忆的穿插,不断地向我们描述着在这残酷的教育制度下三个好友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影片中的沉默者,他和兰彻的矛盾尤为特殊,沉默者是一个很执着于死板学习的人,他认为他的方法能给他带来想要的成功,而兰彻认为:“四年的填鸭式教学能救得了你,但40年后你不得不和他分手”。在一次公众演讲中由于兰彻的捉弄了沉默者,让其脸面尽失,沉默者与兰彻打赌十年后再见面,比一下谁更成功。兰彻并不屑于这样的比较,他认为并不需要追逐成功本身,做个好的工程师自然就会成功。的确,很多人为了众人口中所谓的‘成功’,做出了和沉默者一样的抉择,他们选择了在这种教育制度下臣服,在他们心中,填鸭式教育是他们的走向成功的基石,认为成功是有标准的。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这样的标准有意义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所谓的标准,但他们活的不幸福吗? 兰彻总是对一个人,一件事思考的很深入,就如“生活并不是拥有几个文凭,简单的盈利,亏损”这句话。这是一种人生观,虽说这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这貌似与现在的而社会格格不入,但我认为我们心中应该有着这一种观念,在我们屈服于这残酷的教育制度下时,这种观念应是我们心灵里的一片净土! 在影片里,“尊敬的阁下,您太伟大了,请接受我们谦卑的供奉。”一直作为一句经典台词贯穿全片。从开学的新生向老生表示臣服,再到莱俱和法涵走出面试场时表达对兰彻的感激时,却成为了最真挚的言语,以及后来沉默者知晓兰彻的身份后为合同所做出的动作。这既是句玩笑也是一句真挚的问候。 至于影片中的‘病毒’一直以反面形象出现,他从开学初和同学们的演说,以及后来他对兰彻、莱俱和法函等人的找茬,都将他这个反面人物描绘的淋漓尽致,但真的如此吗?
其实从对他生活习性的表现,以及他对同学们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这种教育制度护道者,从他的角度来认识这个社会,没有填鸭式教育就不能掌握相应的知识,也就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这点更说明了‘病毒’是在为学生考虑的,但他唯有做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真正的设身处地地为学生们考虑。最终病毒把他自豪的太空笔给了兰彻,兰彻应用自己的知识救了病毒女儿—莫娜和他的孙子,也让他顽固的思想改变了,当他激动地看着自己的孙子被救活,他说:“踢得好,以后踢足球好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一刻我很欣慰,很感动。这对一个长期习惯于教育学生们努力学习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人人都知道兰彻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更多的时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沉默者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正是这种自嘲精神推翻了沉默者这个典范,使影片思想的以升华。
它颠覆了传统的条条框框,它诠释了友谊的伟大。这让我想到了我国的教育现状,一切以升学为目的,更别提开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们的长处了。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考试,然后根据分数不得不报很多人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和学校,再无耐的学完毕业,直到妥协的干一行爱一行,用这样的体制来给自己的人生做解释。直到我们的理想被同化,变得千篇一律。让我不禁思考,这是我们想要的人生吗?我们的人生应该被如此禁锢吗? 至于影片的结尾,我认为这是一个理想化得结局,就如同兰彻这一理想化人物一般。它圆了我们心中那个想做但不敢做的梦,让我们跟着主人公一起将心中那份无奈发泄出来。 一种态度,一种价值观,启发我人生需重新审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