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便听别人说过,精神上是否自由才是恒量幸福与否的最重要标准。并且把它当成了追求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信条。可是当我们面对着别人的幸福的时候,却又是那么地惯于自作主张。
父亲是个纯朴的农民,为了这个家,他数十年勤勤恳恳如牛般耕耘。大哥毕业工作后,家里经济状况好,他劝父亲不要过分操劳。我也屡次劝说他放下手中的农活,过上几天安生的日子,可父亲却放心不下几亩田地,总说过惯了农家的生活,闲不住了。为此,我也曾与父亲吵过架,我责怪他的不领情,而他只有满心的委屈。
有一次,父亲突然莫名其妙地问我:“孩子啊!如果有一天,爸爸老了,你会咋样?”
“当然是好好孝敬你啰,我要你放下手中的锄头,跟我一起住大房子,吃好喝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要知道,你可是我爸啊!”
我原以为这番话会让父亲开心,可他突然变得严肃,用低沉的声音问道:“那如果我不是你的老爸呢?”
我沉默了,那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和许多人一样,只是把孝敬父母当成了一种义务和责任。我们为父母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只是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然而,面对已经成材成器的儿女,我们的父母更多的不是期望自己的付出应当得到儿女的回报,他们只是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够得到儿女的认可和珍惜,他们需要的是儿女的理解和尊重啊!
现在想想,其实我从来都没有真正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我们总是将自己心里所理解的幸福标准强加在他们身上。可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一样,也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也有自己的寄托和追求啊!
上星期回家,正赶上农忙时节,当我再次远远看病父亲的背影时,心里再也没有不解和恼怒了。我拿起一把锄头缓缓地走向了田野--余晖下不再只有父亲的身影。
我微笑着说:“爸,没想到眼间你还真得老了呢!”
“是啊,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你,还有这片黄土地!”
这时,父亲停了下来,他望着这片被夕阳染成金黄的土地,眼里闪动着浑浊的泪光。我知道,这不仅是发自他对这片养育了几代人的黄土地的,更是源于被理解之后淡淡辛酸的感动!
(同样是一篇获奖作品,因为觉得老师改得不好,所以就翻成我原来的版本,并在此基础上,改成可以用于考场的格式
虽然大家看着这篇文章大概会觉得别扭,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去体会一下。
另外,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写出这样的内涵,你得用多少文字,这篇原文有一千四左右,然后我就把它压缩成这样的篇幅。能够从有内容写过渡到有能力吝啬于笔墨,删繁就简,却不影响中心的表达,那就是很高的境界了!声名:我境界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