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现象

前段日子我家有个亲戚苦于找不到工作,向我母亲求助。我母亲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介绍给他,过了几天问他感觉如何,他抱怨道:“这什么破工作啊,食堂的伙食又烂得不行,瞧你找的这破工作!”

无独有偶,莫言小时候家里过年时有位老乞丐来他们家门口乞讨,莫言好心给了他半碗红薯干,结果老乞丐生气的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好端端在家吃顿饺子,却莫名其妙被骂。可这老乞丐的话,却让莫言不知如何反驳,老乞丐最终吃掉了莫言家的半碗饺子。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我们或许在生活中也碰到这样的事情:当你非常友好地对待一个人时,那人却在嫌弃你对他还不够好,有时甚至那人会因此记恨你。有时明明是受别人苦苦所托费心去帮他,却因为他不满意而一声谢谢都得不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人们对于一个人的初始印象是极其重要的,有心理学家曾把我们身边的人分为四种:1.关系一直好的,2.关系一直不好的,3.之前关系好后来关系不好的,4.之前关系不好后来关系好的。调查后发现,人们对第三种人的印象最差,对第四种人的印象最好。原因就是初始印象对人的判断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第一印象很好的人,当他做出有损形象的事情时,他人会产生一种落差感,加速了对这个人好感的降低,反之亦然。举个例子来说,当你第一眼见到一个漂亮的姑娘时,你会对她产生好感,但如果她开口就对你脏话连篇的话,你对她的反感就比你对一般人更加强烈。这就是因为你之前对她的好感与之后对她的反感造成的落差所致的。

由此类推,心理学家们发现在人际交往中一般人们讨厌决裂的朋友甚于死对头,喜欢和好的冤家甚于好友。因为人们总是在心理有着“你刚开始对我怎样你日后就会对我怎样”的心理,所以在与他人交往中会受最初印象的影响或多或少有些许落差感,这导致了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时会做出一些其他人看起来无法理解的决定。比如因为一些小恩小惠就放松了对小人的警惕,或者因为一些朋友拒绝帮助你一点小事就和朋友闹别扭。那个时候他们大多是认为小人愿意和好或许是改过了,而相处多日的朋友居然不能帮你作点小事。而事实上小人从没把你当朋友,真正的朋友也从没冒犯你的意思,是自己想错了,才把这一切弄得一团糟。

千万不要觉得别人有义务帮助你,就算你对别人掏心置腹,别人都有权利狠狠给你一刀;就算不会弄脏自己,别人也没有必要非得帮你从困难的泥坑里爬出来。

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和朋友生气,也千万不要得了一些小便宜就原谅他人。当你和朋友闹矛盾时,要想清楚他做了什么让你生气;再想想如果一个陌生人对你做了同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再想想你该对朋友怎么做;千万不要抱着“他是我朋友为什么还不了解我”的心理,毕竟你活在现实中而不是电视偶像剧里,没有那么多人能看你一个眼神就明白你的整个世界。当你决定原谅一个人时,先想想他之前对你做了什么,再想想他现在对你做了些什么,值不值得让你原谅他;千万不要随便被他人的花言巧语给迷惑,等到下一次又被狠狠中伤时才追悔莫及。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