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夜喜雨》我很小的时候便会背诵,当时我最喜欢的便是“润物细无声”这句话。那时的理由很简单:这句最押韵,也最容易记。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最喜欢的依然是这一句。理由是透过这句诗的恰当的拟人修辞方法,我领略到春雨那母亲般的温情。如今,这句诗依然是我最喜爱的,我从诗句里感受到了一种默默不懈地奉献,而又不思回报的精神。
“润物”是一种奉献:牺牲自己,滋润他人。“无声”又表明奉献时的情态:只在乎所出,不在乎所得。难怪杜甫喜春雨,难怪多少古今贤人把春雨这种精神融合到自己为人处事之中
然而,也许是古诗越来越“古”、读起来越来越不“新潮”了吧,现代社会中一些青年人非常缺少春雨这种精神。“只懂所取,不知奉献”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代名词。即使偶尔“奉献”一点,也是为了求得好评一类的回报。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这种做法用一个数学公式的形式来表达:│奉献│=所取,奉献为正数时,为了所取;奉献为零时,要求所取;奉献为负值时,也就是对社会造成损害时,图谋所取。 春雨的精神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奉献-奉献=所取,奉献的取值恒为正数,无论其值多大,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其结果,也就是所取都是零。我想,春雨之所以“细无声”,原因就在于此吧! 青少年要想学到春雨的精神,就要从以上两个公式的分析中正确理解奉献与所取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奉献的动机是为了帮助别人,分担别人的痛苦,为别人解难,而不是从别人那获得什么。否则,不用说奉献的取值为负为零,就是正数,也是“为了奉献而奉献”,是虚假的,并非发自内心的,常常是“粗而有声”的,是不值得学习的。
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雷锋便具有春雨的精神,他确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雷锋曾经雨中送大嫂回家而不留姓名;雷锋还曾以“解放军战士”的署名给灾民寄去了数百元的捐款……雷锋的奉献是质朴的,“细无声”的,带有一种憨厚芬芳的乡土气息,而一点也不带有某些人的浊气。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我也要说:“雷锋贵如金”。杜甫老先生所吟诵的“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不是在数百年后的雷锋身上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吗
奉献是一种美,春雨般的奉献是天然的美,是无法遮盖的、无法抗拒的美。 我赞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我追求春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