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感动_写人作文1200字

小区门口有一家小澡堂。澡堂内装潢简单,设备普通,并无任何引人注目之处。或许是为了在寒冷的日子里寻求一份温暖吧,周围的居民总是愿意前来。

那天晚上洗澡的人似乎特别多。浴室里热气腾腾,温暖的白气包裹着人们嘈杂的谈话声,在我周围四处滚动。在我身旁洗澡的,是一对母女。女儿帮母亲搓着澡,两人低低地谈着话,不时还发出一阵笑声。我好奇心顿起,可惜“哗哗”的流水声掩过了她们的谈话声。

洗澡结束后,我跟随她们进了更衣室。更衣室内人不多,我便好奇地打量起这对母女。女儿少说也有50来岁了,矮小的身材,粗短的四肢,显得和蔼可亲。母亲则比较瘦小,一道道深深地沟壑烙印在她的身体上,皱巴巴的皮肤上虽是残留着些许水分,却仍显得有些干皴。

女儿草草地用毛巾擦干全身,套上秋衣后,便开始帮母亲穿衣服。想象力丰富的我见此情景,忍不住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起来:“这位母亲是不是手脚不方便啊?还是她精神上有什么障碍?”好奇心被点燃,我的目光越发舍不得离开。女儿先是小心翼翼地帮母亲用浴巾揩干了身上的水,然后又一件一件地给母亲递衣服,帮她抬一下胳膊或腿。秋衣、背心、毛衣、棉衣,女儿不紧不慢,每穿一件便让母亲休息一下。她们笑眯眯地注视着彼此,眼神里涌动着脉脉温情。我注意到,母亲的眼神有些异样,接衣服时也略显迟钝。但她望着女儿时,呆滞的目光中又增添了几分温柔。穿衣的整个过程,女儿一直围在母亲的身边,不时地问上一句:“妈,你看你穿着的衣服有没有臃着的,要不要我帮你拽平了?”

不知怎的,就是这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在我的心里,激起了一阵涟漪。这一幅画面,似曾相识,像极了我幼年时的某一片段,却又大相庭径。我想大声感叹几句,想走上前将这对母女的容貌看个真切,可又像是敬畏某个神圣温馨的事物一般,欲言又止,踯躅不前。

就在我犹豫不决之际,这对母女都已穿戴整齐。可能是怕里面热外面冷,突然出去会着凉感冒,她们坐在靠门边的沙发上,一边用浴巾抹着头发上的水分,一边开始聊天。从侧面看,她们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还有她们的声音,几乎分不清彼此。

“妈,你还记得我是哪一年出生的吗?”我听见女儿装作不经意地问母亲,语气里却带着些试探的意思。

母亲看了看女儿,沉默着,并不作答。

女儿瞅了瞅母亲又问:“是不是19xx年?”说完,她有接着自己的话问了一句:“是不是啊?”话音里,竟透着几分着急与担忧。

“这是你哥出生的年份,你以为我不晓得?”一来二去,我注意到一脸褶皱的母亲,眼里似乎闪着狡黠的光芒,“那我倒要考考你了,你晓得我是哪一年出生的吗?”母亲反倒问起了女儿。

“哈哈”女儿咧嘴大声笑了起来,“我怎么能忘了我妈的出生年份呢?是19xx年,对的伐?”

“呵呵呵……”母亲不等女儿说完,自己便眯起了眼睛,像个小孩子一样,乐不可支。

离开澡堂时,我忍不住回过头,隔着起雾的玻璃门,远远地,又看了一眼她们的身影。

回家后,我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向妈妈描述着刚才的情景。妈妈沉吟着:“大概是那位母亲曾得过老年痴呆症吧。”

“什么?”我挠挠头,“原来如此……”

时至今日,每每想起,回味这份微感动,我的心就像暖暖的咖啡里放入了一颗方糖,一圈一圈地香浓起来。

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坛上,汪曾祺先生无疑是独具特色的一名作家,他很多令人熟知的作品,都是经过岁月沉淀后留下来的,而老酒以其悠久绵长更醉人,。

《在这个世界里有所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书名,我想只有一个心中对世界的每一样事物都充满爱,拥有豁达心情的人,才会想起这样一个名字。浅蓝色的封皮,与作者的文字带给人的感觉一样,平淡安静,透过薄薄的书页,似乎就能看到作者在昏昏沉沉的午后,捧一杯清茶,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写作了。汪曾祺先生的文字讲述的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不追求主旨上的玄奥深奇,抛开措辞上的刻意雕琢,质朴自然,如话家常,读起来总会让人会心一笑。从勾勒出食物与文字的盛宴,到记录自己走过的往事云烟,最后留下对生命深刻而又简单的感悟,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四方食事》里他说“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他曾经也写了一首小诗《我为什么写作》: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从一纸文字里,我们就可以窥见这位睿智的老人真实的性格了,一个愿意尝遍所有美食,还能够时常自嘲幽默的人,一定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文俗则雅,这应该也是汪曾祺作品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他可以用简单的文字生动描写出家常小菜的食味,布满了烟火尘世的气息,也可以用平凡的语言写出自己独特的体悟。他身上有一种淡定从容的气质,当一个人生活在安逸的环境,心灵归属于田园时,这不足为奇,而当一个人经历过风雨磨难,不被人所理解时,依旧能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就不仅仅是如此了,汪曾祺恰恰是后者。他可以说是一个闲散的人,可这个“闲散”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这个“闲散”也不代表着只懂得接受,他是在闲散中蕴含人生的大智慧,在自然中寄托生命的大情怀。

读完这本书,没有波澜起伏的心情,只是觉得心底更加的安静纯粹,汪曾祺先生写生活中的小事,从而折射大美,似乎也在提醒我们要放下嘈杂,回归生命最本真的颜色,留心平淡中的快乐,我想,这就是它最好的诠释,我们应该要在这个世界里,有所爱。

抬眼看向马路那头,我好像在行色匆匆的人潮中,看见了一个老人,他捧着一盏清茶,带着与周围人不符合的从容,慢悠悠的往回走。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