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光阴会金屋

提笔写一首小诗,吟一曲梦,作为写者的寄思。叹愚拙如我,喜执着如我,一路追寻。十余载光阴,看金屋万千,梦想似榕树,舒展成林。

又是一夜辗转反侧。看书罢,侧耳倾听着窗外雨前的风声。“沙——沙沙——”这是风与树的合鸣。迈出房门,已是清晨。便匆匆吃过早餐,去找寻旧日书与我相伴成长的记忆。

一路尽是熟悉景况。翠嫩的水杉挺立在一旁,其后如茵绿草铺满田际。时间尚早,行人稀落,很是清静。走进一处亭子,本想坐下休憩,却发现它是童年斑驳的一段。禁不住回忆汹涌,将我淹没。

童稚时期,初读《唐诗三百首》。每日放学,母亲总会一字一句教我念诗。背完一首,再学下一首。久而久之,倒稔知了不少。而那时最爱的就是来亭子里游戏,这里可留下了童年我的最美诗篇。也是这里,我郑重地对母亲说,将来自己也要学着写诗、写文章。于是小小的心里悄悄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稍大点,学着看拼音标注的《格林童话》。当然,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名著。其中的头一篇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末一篇讲的是睡美人,这我还记着。只是遗憾孩童的贪玩,那时只草草浏览了一遍,只知其大概。可种子仍在心底日日生根。

豆蔻年华,印象最深的是《鲁滨孙漂流记》。读完后,总会联想着,若是哪日不幸到了孤岛,也能以此为照,过一段远离世间纷扰的静好生活。这样想着,倒是不错。而那颗梦想的种子更是抽出了新芽。

时光荏苒,如今看的书多了,阅历总归深了些,读书更是与学习生活密不可分了。可谓长一日,读一日;活到老,学到老。

书也教会了我成长。

正如毕淑敏的《星光下的灵魂》。那词藻虽也不是分外华美,但却透露出了不少小道理。其中的作品大都是她站在一个心理医生的角度写的。她对待每个就诊者都是那般从容心态,既不套近乎也不疏离。那些文字,仿若为我的心灵插上了翅膀,飞往另一个缤纷世界。可惜细品未有,粗览时有。但种子并为受此影响。

“滴答——滴答——”是雨落下的声音。起身于窗前。暗夜本应繁星点点,如今却是细雨绵绵。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夜里的雨声该是最纯净无杂的!可是我却没了观赏的兴致—那一次时光之旅,那一段阅读与成长的回想,是梦?非梦!我已茫然。

童年书影,年少书味,如今书情。不应有他,只知日日年年,我以光阴会金屋,梦一首写者的歌。

那颗种子,你又是否荫翳成林?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