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社会"的概念开始,社会的温度似乎一直都不是温暖的。传统道德宣扬"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可是我们却在古代典籍里读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读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封建制度被推翻后,我们还是看到无数个骆驼祥子在社会的夹缝里苦苦挣扎也找不到出路,看到无数个汪文宣在寒夜里徘徊饮泣;如今,我们经历了一次次"破旧立新",社会却仿佛陷入了另一种畸形和病态,人们的心态变得急功近利、媚俗市侩,唯财富和权力是从,满腹经纶不一定能换来安身立命之本,"升官发财"的标准却衡量了14亿人。
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大背景下,每个行业都只被当成"赚钱"的工具和手段,我们看到的就是各种迷乱、堕落。越来越多的人不懂什么叫道德,"一切向钱看"。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社会的良知并没有完全消失。尽管随波逐流的市侩者很多,但清醒的人也还存在,他们保持了内心的温度,努力传递着平等、博爱和权利意识等等积极的价值观。
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农民工坐地铁时,怕把椅子坐脏了,有空位也宁可站着。网友纷纷赞赏他们的做法,又劝他们,为城市辛苦了一天,坐下也没关系,坐脏椅子也没什么。无论是在势利的人眼中"社会地位低贱"的农民工,还是点赞的网友,都还在内心深处保持着人性的温度,保持着清醒的价值判断,知道人性中闪光的品质是多么珍贵,在这种闪光的品质面前,地位和财富都不值一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下,这种透过网络散发出来的人心的温度让我们感到欣慰。
有一部电影叫《钢琴师》,讲的是二战期间一位德国军官偶然发现了躲在废墟里的波兰犹太钢琴师,钢琴师惊恐万状,但军官只是让他演奏了一段乐曲,就默默地离开了。后来,德国军官还会给他送来食物。战争结束后,钢琴师也获救了。这也是一种人性的温度。
有一句话说"没有一片雪花是干净的",因为社会的温度已经不再温暖,迫于环境和生存压力,人们没有办法完全避免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但是,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丧失了内心的温度。倘若内心的"温度"冷了,社会的温度,就真的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