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前传来了“咚咚”的响声,那声音泛听似泉滴乳石般清脆悦耳,细听却又像奔雷如云般沉闷万分。
西藏的早晨是断不会有雾的,但那清晨似有似无的阳光,就好像,给这里的空气笼上了一层沉重的纱,一丝沉闷,一丝庄严,都被裹在了里面。
耳畔的声音好像越来越近,那层重纱的深处,缓缓浮现出一个低矮的身影。我用手扒了扒眼前的空气,好像那样就可以把那层纱布撕裂,尽管知道那只是徒劳。
那个身影由墨黑的一片,渐渐变得有了些大意,最后才披着寒光,变得清晰可辨。
那是一个老妪,满脸皱纹。一道道皱褶,就像是一条条沟壑,深深地嵌入了她的双颊,隐约看见她那长满老年斑的皮肤,粗糙的像是没有完全加工过的皮革,严丝合缝的贴在了她的额头。她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旋即又踉跄了三步,便又是直挺挺地跪下。她膝上的半月骨,和被冻得有些发白的泥土路,齐鸣出了沉闷的声响——我终于知道那声音是怎么来的了。
双膝重重地跪在了地上,少焉,她手上的木垫板也放了下来,将整个面颊都贴在了地上,鼻中呼出的气都成了水滴,衬得地上一片深黑。我定睛凝视,她的额头和鼻尖上都已沁出了丝丝血花,可凉得刺骨的风卷过,那血却又被风干,凝成了暗红色的痂。
同行的几个妇女看到,立即拿出手机拍照,甚至是拍起了合影,亮得刺眼的闪光灯,仿佛是对那女人的讥讽一般,一直不停。
她的腰间挂了一根细绳,拴着其身后的孩子。
男孩儿皮肤黝黑,明亮的眸子不时被风吹出点点泪光。他仅着一身单衣,双唇正不断地颤着,嘴里却和其母亲一样,喃喃着什么——我暂且认为那老妪是他的母亲。
风更烈了,我有时呼吸不得不张口,可张了口,那风灌进喉中,却又像是喝了最烈的酒,好像快要窒息。
那对母子仍是蹒跚着前行,那母亲的眼睛紧盯着前方,好像是想让这目光穿过云层,看见那光芒万丈的大昭寺、这场征途的终点——布达拉宫。
他的孩子也是学着她,三步一跪地,三步一叩首。我没有像周遭的人一样有说有笑,合影留念,或是指点讥讽,满脸不屑,而是静静地凝视着。
眼窝中已不觉沁出了泪花,这市人眼里微如芥子的画面,在我的眼中,是那么的震撼人心,那伟大而虔诚的朝圣者们,不顾风吹,无畏雨打,纵使脚底千沟万壑,不能阻其朝圣之路!在他们备好干粮,准备出门的那一刻,便是下定了决心;当脚踏出门槛的那一瞬,便准备,三步一叩,直至终点。
那是何种信念在驱使着他们?何种力量在鞭挞着他们,为自己的追求,义无反顾?
震撼着我的,是风,是路,是阳光,是布达拉宫,是那些朝圣者,更是那种,追求信念,追逐灵魂的精神!
眼泪簌簌落下。
我被自己的呜咽惊醒,脸下的西藏图册已然被泪水浸湿。我开始了思念,那个我日夜向往的圣地。我开始了思考,那当下似行尸如走肉的金钱奴隶们,没有追求的“人们”,眼里满是利益和私欲。当那些号称“无神论者”并以此为豪的人,朝西藏投来轻佻目光,口中说这里穷苦的时候,他们才是真正的“穷苦”,那是失去了追求和信仰的,心灵的穷苦。
我迷茫地盯着那些朝圣者的照片,又抬头望了望周围的钢筋水泥。我知道,我的灵魂逃走了,从那图画中逃往了那片净土,那没有猜忌,利益,贪婪和欲望的净土。
那里充斥着的,是沉甸甸的追求和信仰。
看,“他”正随着那朝圣者的脚步。
追求着自己的追求……
【获第16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 国家级特等奖】
作者:陈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