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三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茫茫人海中,你可曾忆起那三岁时最纯真的时光?

重返三岁,回归本真,做最真实的自己。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政权更迭不断,人民苦不堪言。即使是受到“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的儒学的影响,也依旧更愿意流连在佛道中,试图寻找更原本的自己。可是在熙熙攘攘的官场中,又如何静得下心来参禅悟道?陶渊明生于世俗,却比这世人的境界高出许多。辗转流离二十年,游宦生涯中每一次出仕都加深了他对田园与故乡的思念。在仕与耕之间,他终究选择了田野。虽然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或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激励,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本性与“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的渴望,还是让他重返真正的生活,重返最真实的三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他在被榆柳遮盖的屋檐下或是桃李列满的院前饮酒作诗;“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他清晨下田铲草,暮色降临时再扛锄归来。在这山水田园中,他找回了自己:在平凡的日子里满足,活得更加潇洒快乐,似又回到三岁时光。

重返三岁,追寻最初的友谊。儿时,我们与朋友在田间嬉戏,在小河边玩耍,手牵着手走向未知但充满幸福的远方,哪怕他偶然间伤害了你,不久便会重归于好。长大后,每天都忙忙碌碌于繁华之中,累了也不过是独自休憩,遇到了委屈也只能和着泪水咽下。总有人说自己孤独,那是因为没有了朋友,温暖也无处绽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相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体恤,“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依赖。没有了友谊,就只能只身一人闯荡江湖,无人陪伴,倍感寂寞。没有了友谊,好似独自在寂寥的黑夜中前行,无人为你指引方向、披荆斩棘。重返三岁,珍爱朋友,真诚相待,最是幸福。

重返三岁,坚守信条,永不动摇。“有东西大家分享、公平游戏、不打人、交换见到的东西、收拾好自己的一摊子......”这些是我们初为稚童时便已学到的。那时的我们,把这些当做自己的道德底线,一旦触犯,日子都会过得不安稳。而现代社会的人们总把无宗教信仰当做无信条信仰,失去良知胡作非为。近几年有多少大老虎、小苍蝇因贪污腐败而落马,这是他们忘了政府工作人员应为人民服务的信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霾事件,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无数的环境污染,这是它们忘了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信条。古时的人们也不缺乏这样的思想,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也许其中有着不足之处,但他们都是为了坚守自己的道德与良知。重返三岁,畏惧信条,做着合乎道德与法律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重返三岁,并非让自己尽情放纵,享受欢乐时光,而是去寻找原来那颗洁净的内心,发掘出灵魂本有的善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