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2017已然来到我们身旁,你是否还记得2016年之初,你曾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亲爱的朋友,无论你的志向是否被遗忘在了某个时光的角落里,现在请重拾它,守望它,践行它。
何谓“拿云”之志?拿云是九重云霄上的雄视,是千里之外的期许,是不忘初心的执着。
想要飞上九重云霄,要学习苏轼,苏轼的信仰让思想成为岁月深处的安慰;要学习鲁迅,鲁迅的信仰,让批判砥砺时代的信仰;要学习马云,马云的信仰,让“VR”成为现实;要学习任正非,任正非的信仰,让华为践行着低调而扎实的作为……
停下你那迷乱的脚步,笑看世间沧桑变化,问自己一句,如今站在哪里,将来到哪里去,又如何抵达,我们的“拿云”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实现伟大中国梦,是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不知你是否看过《一代宗师》,如果看过,我想你一定不会忘记那句经典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不但要拥有拿云之志,更要时刻把它放于心中,不断践行。
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每每拜读之际,心中总是深深被感染,少年际,谁不曾有快意恩仇江湖,畅游名山岳岭,看北极之光的豪情,谁不曾体验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无限风光。我们年少所以我们富于想象;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敢于冒险。然而随着时间的车轮滚动而过,心中便失了那份想象,那勇气,那份“拿云之志”,只留下刻板印象,而“拿云之志”会带你飞向更广阔的天空。人的拿云之志能够给予人积极进取的力量;国家的拿云之志由人民的拿云之志汇聚而成,同时给予人们坚定的信念。人若无志,与蝼蚁一般;国若无志,且同蚁穴。所以,我们在时光的旅途中,记得随时查看指明方向的志向之图是否被遗忘。
陈家藩少有大志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我们对“徐孺下陈藩之榻”是心生敬意的,揭开那层名人光芒纸,可以清晰看到志与行之间的关系,若陈家藩仅立志却不曾用一生“践志”,那“扫天下”的故事是断断不能流传至今。
卢梭曾写过一段话:“一个人应该从幼时就开始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起愿望…并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只有去践行它才能得到最终成果。哲学上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这种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在立下拿云之志时,守望拿云之志后,终归目的还是要践行它,方能得其效果,朱光潜先生的“三此主义”更是生动体现了践行的重要之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拥有拿云之志,则国拥有拿云之志,我们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愿我们怀着这份“拿云之志”振兴民族,走向世界。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高二14
邱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