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地守候

纪录片《大国工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国家的兴盛需要这些工匠,更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这一浮躁的时代,能安心坐得住冷板凳的,大抵就是这类工作者了,他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愈发安静,在媚俗的背景下逆流而上,静静地守候,默默地展望,永恒地守护着那心中的道义。

前不久,90后女大学生毕业后当道士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这位女孩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她发现关注于此的人少之又少,愿意传承的人更少,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玉皇观多了这样一位传承者,持续地发酵和无数地转发后,这一壮举并未被所有人接受,有人点赞,有人哂笑,究其根源,我觉得正是当前形势下两大时代主题的容斥,坚守与发展,谁都知道坚守件是件苦差事,当一个人大胆地说出愿为一件事献出自己的一生时,往往会得到旁人的冷眼,这真是应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的:“秉持真理的人只是一小撮时,他们的路会异常艰难,”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让无数人分得蛋糕的同时,也不可能不付出代价,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严重等表象问题比比皆是,可还有些隐藏在黑暗中的梦魇,只是没有被喊醒,当人们自觉地把时间就是金钱作为社会公民的行为准则时,不得不说是一件伤心的事。人们一路向前奔跑,尽管路旁的油菜花黄的刺眼,却无暇顾及,脑子里想到的只是前方的猎物,身是疲惫的,心是浮躁的,一旦有人停下脚步,像个孩子似得感叹这美丽的山野时,一口唾液会从天而降:“瞧,又一位傻瓜。”

“傻瓜,这世上的事唯有‘傻瓜’才能做好,”前敦煌研究所所长樊锦诗如是说。六十年前还是妙龄少女的她第一次来到敦煌,就被这漫漫黄沙迷住,从此就扎根西北,从少年到白头,耐得寂寞,舍得功名。当全国旅游市场都加快资本运营时,她毅然拒绝敦煌商业化。当游客激增以致侵蚀画壁时,她创新性的运用现代科技解决这一难题。人们都说她傻,不懂得最大限度地营利,她却义正言辞地回应道:“我们有义务去坚守传统文化,没有权利去损坏子孙的利益”这枝绽放于西北沙漠的铿锵玫瑰,淡然无悔。

对于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从民国起就一直是大师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历史上流传着梁思成夫妇夜拟保护北平方案,季羡林先生传承梵文佛教终年不出校门的佳话。如今,传统文化走向一个十字路口,向右走是让步于时代浑身充满铜臭味,向左走是孤芳自赏不招人待见,中间还有一条路,是樊锦诗们走出来的,传承与发展,虽异常艰辛,可这些守望人却让历史成为了永恒。

正像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师傅所言:“许多年轻人想干咱这行,可听说条件艰苦生活清淡后,能真正坚持的人少之又少,”王津在这皇宫内修了一辈子钟表,年近花甲他马上要退休了,可喜的是他的徒弟已经可以上手了,站在这些钟表面前,好像在目睹自己的一生。是啊,时钟能记录时间,而时钟滴滴答答地转动中是否也记录了这些守望历史的人呢?

人群中的你我,行色匆匆,奔赴前程,但请你放慢脚步,听一听历史的声音:失去根基的民族,不会是优秀的民族。身为中华一员,坚持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自己的民族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其中,愿意坚守这块阵地,只要有人愿意做,何事不可为呢?翘首新一代大师的出现。

河北省实验中学高二22班崔星奇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