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

“你在书中,我在书外。我们虽只隔着薄薄的纸,但却相距千年。”是什么样的思想,能够跨越千年的维度,流转过一个个朝代的兴衰,在历史尽头静默守望?

始皇一统天下,而秦二世转瞬亡国,再也无人能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一个偌大的帝国……叹千古,明月依旧,帝国不复。有多少颗属于那个时代的心从此只能被迫流浪?

古往今来,九州华夏也好,民国中华也罢,中国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引以为傲的,从来不是经济、军事亦或其他,而是文化——几千年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是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铮铮不屈——“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无论何时何地,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远是这个民族的根和魂。人在异己的世界里难免孤独,便无可避免地想要在文化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归宿感。或如荷尔德林所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而文化,则是人们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抛弃文化、背弃传承的人,必然只能无助地流浪!

但,文化究竟是什么?抑或说,中华文化究竟是什么?

悠悠岁月,浩古长存!而它在逝去的几千年中,又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创作出了什么?

从最早的符文图案到象形甲骨文,再一步步演变出各具特色的篆、隶、行、草、楷,演绎出一个个不朽的传奇。汉字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载体:一横一竖中,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刚正不阿;一撇一捺间,是“山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的壮丽巍峨;一点一提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灵动激越!

遥想当年蒙古挥师南下,灭宋立元,虽是蒙古以武力征服了中原,却又何尝不是中原以汉文化征服了蒙古呢。

……

字以成文。璀璨的中华文化更体现在千千万万的诗篇之中。先秦之际,诗文便得以开花结果,“风”、“骚”独领千秋,各成一派。随后辞赋兴起,诗词继之;再则元曲、小说相继盛行……然而文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流淌不息的思想与信念!

文以载道。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思想和文化的盛宴,智者的哲思在诸子的车辙间绽放华彩。而于此之前,古史乃至神话传说中所流露出的对美好的追求、对自然的敬畏是为源头。于此之后,不论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还是老庄“无为是道”的主张,皆无非是对于个人价值的实现的不同理解,并由此生根发芽,孕育出不朽的民族魂!

道法自然。中华文化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与崇拜,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的忠贞亦源于对华夏山川湖泽的依恋与倾诉!是故中国人总有着浓浓的乡土情怀,无数游子将一首首思乡诗篇共同谱写……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文化在现世的体现呢?

文化的一头连接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的时代被烙上不同的印记,可当世易时移,蕴藏在变幻的岁月中、千年未变的,才是文化真正的本质……是信仰,亦或其他?所谓传承,流转的便是这共同的信仰,使得中华文化五千年不曾间断;使得泱泱华夏,十数亿炎黄子孙成了共同的守望者。

而文化的另一头系着民族的存亡。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是可怜的,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更是可悲的;没有过去,也便失去了未来,没有文化的民族也注定将消逝在历史的烟云变幻中。

而在这嬗变的时代里,物欲横流将灵魂禁锢……我看见世界从荒芜变为繁盛,社会从贫困走向富裕。但我常常感到惶恐,如同世道的脉络在黑暗中向死亡蔓延,这“美好”的社会是否会有一天,如镜花水月般支离破碎?

走过的岁月里,究竟遗失了什么?

是被遮掩的世界所留下的空缺吗?

还是人心中某一个褪色的角落所显现的空白?

无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可谓是和平盛世,蒸蒸日上,可盛世的不稳定性在于精神层面的迷失以及日益荒诞的人心。

桀纣死于昏庸,胡亥亡于暴政,统一的盛世转瞬崩塌,在战火中燃作灰烬……中华文化纵不曾间断,却未必没有断层。史书从来只留予胜者执写!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是对文化的一次拯救与摧残、毁灭与重生,是故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或许是历史的必然,又或许是文化的必然。

而每一次历史的更迭,都是一次心的流浪……

中华文化,便是如此在一次次毁灭后涅槃,更为璀璨;

民族精神,便是如此在一次次流浪后回归,更为坚定!

而后文化长存,精神不朽!

而后中华复兴,华夏腾飞!

我们应当深深地明白:历史的本质在于流浪,文化的本质在于信仰。面对日益异化的世界,我们可以选择流浪,但绝不能迷失了信仰!

在这似水流年里,又怎能任缱绻化作邂逅,一逝不复?

闽ICP备2021017268号-8